【81王曉輝】使用儀器:蔡司光學顯微鏡。作品描述:于P92鋼管的管壁上取樣,制成金相試樣,在蔡司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可見其常溫下的組織回火馬氏體和殘余高溫奧氏體,殘余奧氏體沿晶界析出。另圈出即將縱身一躍的“小老虎”一只,目光炯炯,無所畏懼,與友一睹為快。
【82曾偉傳】材料:H13軋輥。儀器: EPIPHOT200 尼康倒立金相顯微鏡。作品描述:H13軋輥經鍛造、退火、淬火、回火后。鍛造溫度過高,隨后的預備熱處理未消除,使淬火后組織遺傳下來的晶界平直的粗大晶粒,且晶內長大的馬氏體也一樣粗大。基體組織為粗大馬氏體+碳化物+少量殘余奧氏體,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蝕。放大倍數:50X。
【83曾偉傳】材料:Cr12MoV。儀器: EPIPHOT200 尼康倒立金相顯微鏡。作品描述:Cr12MoV模具鍛造溫度過高,共晶碳化物層骨骼狀。為體現共晶碳化物形態用4%硝酸酒精溶液深腐蝕。放大倍數:500X。
【84楊鑫鑫】描述:P92鋼管的管壁上取樣,制成拉伸試樣,試樣拉斷后對斷口進行超聲波清洗,然后使用Hitachi S-3400對斷口進行分析;P92鋼管常溫下其組織應為回火馬氏體。在斷口處觀察到顏色較黑呈塊狀的物質,其塑性明顯與基體不同,在斷口邊緣處上呈卷曲的絲帶狀;在其周邊也存在從基體中“長”出的顏色較黑的卷曲的絲帶狀物質。
【85楊鑫鑫】蟻人。蔡司光學顯微鏡。作品描述: P92鋼錠的尺寸為Φ1200X1400mm,在P92鋼錠的芯部取樣,P92常溫下的組織應為馬氏體。在圖中可觀察到馬氏體和奧氏體,兩種組織相互環繞。尤其是白色的奧氏體內。
【86魏中潔】高碳鋼中少見的組織形貌。儀器:德國ZEISS的AXIOSKOP2-MAT顯微鏡。作品介紹:加入了合金元素的高碳鋼在顯微鏡100倍下的顯微組織,隱針馬氏體+碳化物巧妙的排列成了有序的形狀,很有立體感。
【87李名軍】龜裂的大地。儀器:ZEISS場發射掃描電鏡。描述:合金化熱鍍鋅板(DX56D+ZF)通過電化學腐蝕測量其極化曲線。試樣晶間腐蝕嚴重,看起來像龜裂的土地!晶間腐蝕是由于晶界原子排列較為混亂,缺陷多,易產生晶界吸附或析出物,導致晶界與晶粒內化學成分的差異,在適宜的介質中形成腐蝕原電池,晶界為陽極,晶粒為陰極,晶界產生選擇性溶解。通過降低C含量,加入鈮和鈦,熱處理和冷加工等措施可以減少晶間腐蝕。
【88王錄辰】Z2CN19-10奧氏體不銹鋼。儀器 光學顯微鏡。經腐蝕劑腐蝕(由5gFeCl3,25ml HCL,25ml酒精,1ml H2SO4 配置)。圖中可以看到形似三角形卻又不夠完美似是沒有切割完 但卻并不影響它那簡單的幾何美感。
【89邢海東】作品名稱:TC4金相組織。設備:蔡斯金相顯微鏡。材料簡介:鈦合金TC4。難得一見的鈦合金相圖,圖中包含了α+β相不同階段組織形態,各個階段的相圖像巖石斷層一樣排布。
【90李歡】新型高速鋼。為了觀察其碳化物形貌(碳化物主要由M7C3、 M6C、M2C及 MC組成),故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表征。圖中四個部分的原圖均為放大500倍的OM圖。1,2,3部分采用5gKMnO4 + 10gNaOH + 100mlH2O 腐蝕劑著色碳化物,來觀察碳化物形貌及分布狀況。1部分為在明場條件下觀察,2,3部分是在偏正光下調參數時無意得到的圖,發現這樣襯度更好,碳化物與基體區分更明顯。4部分為明場下的金相圖,其試樣經過在10g苦味酸 + 1g KMnO4 + 100mlH2O溶液中,溫度為60攝氏度下,“煮”半個小時處理。有一定取向分布的粗羽毛狀或菊花狀形貌為M7C3、 M6C 兩種碳化物伴生成,在1,2部分中,M7C3、 M6C 碳化物將分別染成淺綠至淺 粉紅和粉紅色;單獨的塊狀或點狀碳化物主要是MC碳化物;一定間距的細板條碳化物主要為M2C。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