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簡介 >>
平臺簡介 >>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簡稱材料腐蝕平臺)是由科技部批準建設的23家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之一,是長期從事材料環境腐蝕數據積累和試驗研究的 基地,是材料腐蝕試驗、檢測分析的權威機構,也是材料腐蝕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平臺。
多年來,材料腐蝕平臺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由民口部門和國防部門共同建設。目前,整合建成了由30個國家級試驗站和 材料腐蝕平臺中心構成的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研究基地,構建了國家材料環境腐蝕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開通了門戶網站——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平臺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科技資源,為科學研究、技術研發、企業創新及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信息化、網絡化科技支撐服務。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簡介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是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致力于推動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實現開放共享,其主要職責是: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的過程管理和基礎性工作;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發展戰略、規范標準、管理方式、運行狀況和問題的研究,以及國際合作與宣傳、培訓等工作;承擔科技基礎條件門戶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參與對在建和已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的考核評估和運行監督工作。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于2006年2月經中編辦批準成立,中心下設綜合處、調研協調處、業務一處、業務二處和運行監督處5個職能處室,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平臺中心將遵循平臺建設"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則,不斷強化服務意識、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努力建成一個學習型、服務型、創造型、和諧的團隊,成為平臺建設政策研究、項目管理、咨詢服務、國際合作的高水平專業化機構,為發展我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事業,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組織機構 >>
發展歷程 >>
2013年 | 經科技部批準,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正式更名為"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 |
2011年 |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被科技部和財政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
2009年 | "國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實驗臺網建設"項目通過了科技部的驗收,并正式命名為"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 |
2005年 | 科技部將國家材料腐蝕試驗站網作為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給與大力支持,于2006年將國家材料腐蝕試驗站網納入了國家 野外試驗基礎條件平臺,啟動了"國家材料自然環境腐蝕實驗臺網建設"項目。 |
1986年 |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站網一直由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管理,在"七五 " 到 "十五 " 期間,"材料自然環境腐蝕站網建設和數 據積累"工作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項目。 |
"六五"期間 |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把"常用材料大氣、海水、土壤腐蝕試驗研究"列入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
1978年 | 全國科學大會后,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恢復腐蝕科學學科組活動,把全國環境腐蝕試驗站網建設和材料腐蝕數據積累工作列入 1978 ~ 1985 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
1961年 |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腐蝕科學學科組,將材料環境自然腐蝕試驗研究工作列入國家重要科技任務,后又列入 1963 ~ 1972 年 國家科技發展規劃。 |
20世紀50年代末 |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建立了“全國大氣、海水、土壤腐蝕試驗站網”,開始了我國材料自然環境腐蝕試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