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文達 臺灣成功大學
在第九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即將在武漢與長江三峽召開前夕,承蒙林安教授來函及《腐蝕防護之友》雜志社約稿,希望針對研討會舉辦十多年來的變化以及其他議題敘述一些心得與看法。今不揣淺漏,略述拙見,請大家指正。
濫觴與小故事
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自從1998年10月25日在廈門召開以來,受到兩岸同行的熱烈支持,規模愈來愈擴大,活動內容愈來愈精彩。如今回顧來時路,有不少小故事,就記憶所及,略述數則,請大家分享、指教。
1996年11月底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舉辦的第13屆國際腐蝕研討會(13th 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nference, 13th ICC),會議期間,在一間壁報論文發表的廳室中與林昌健教授見面,他提議兩岸進行腐蝕領域的學術交流活動。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 到底要以何種方式進行交流,確實是一項難題。而后一年多的期間,我與林昌健教授雙方互訪(我在1997年5月訪問廈門大學,林昌健教授于1998年1月訪問成功大學),經過多次討論后建議以“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的名稱,由廈門大學與成功大學共同輪流主辦,每兩年召開一次。此項提議也獲得兩岸雙方學會的認可,并于1998年10 月25-28日在廈門大學召開第一次會議,熱烈啟開兩岸交流的序幕。
隨著兩岸間各項氛圍的開放,從第三屆會議開始,就不再以廈門大學及成功大學的名義,而是以兩個學會為單位繼續分別輪流舉辦。第三屆會議在青島由洛陽船舶研究所陳光章前理事長負責籌辦。經由此新的模式以及許多的默契下,兩岸炎黃子孫在腐蝕領域建立交流的平臺,延續至今,并獲得大家高度的認同。

2014年7月21日攝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園鄭成功雕像前參加2014腐蝕電化學與測試方法專業委員會學術交流會
本研討會第二屆曾制作一支標示旗幟(Logo)其圖案內包含廈門大學以及成功大學的校徽。于沈陽舉辦第五屆研討會時,重新設計一個新的圖案,象征龍的傳人以及兩岸密不可分的意象;此一標示已沿用至今。
一路走來,有許多前輩提供許多指導與貢獻,像黏著劑一樣,將兩岸腐蝕同行緊密的連結在一起。這些前輩包括:柯偉院士、肖紀美院士、曹楚南院士、朱日彰教授、楊德鈞教授、陳文源總經理、石廣仁董事長、陳贊立董事長、施漢章教授、李汝桐教授等,不可勝數。而陳光章理事長持續的關心兩岸交流與合作,做出許多的貢獻,特別令我感佩。
十多年來,許多年輕學者與專家陸續加入兩岸的腐蝕防護大家庭,人才輩出, 對此一兩岸交流平臺產生高度認同,提供許多服務,這些新鮮血液的參與,相信對兩岸腐蝕防護專業將會共同創造嶄新的一頁與里程碑。
臺灣腐蝕領域的研究
在臺灣開創腐蝕領域研究的先知非成功大學礦冶系(今材料系)的李汝桐教授莫屬。1960年臺灣輕工業逐漸發達并開始拓展外銷,在當時工業產品運送到客戶手上時,經常因為發生腐蝕而被退貨。在此背景下,李汝桐教授體會到認識腐蝕的基礎本質以及開發防蝕技術的重要,并開始有系統地啟動腐蝕教育與研究工作。隨后在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機發生時,臺灣在石油、天然氣的開發面臨嚴重腐蝕的問題, 在石油探勘研究單位也開始從事相關的研究。
1970年,對臺灣經濟發展產生長遠且關鍵性影響的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大規模展開,主要項目共有十項,此一工程又稱“十大建設”,包括:南北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北回鐵路 、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大造船廠、大煉鋼廠、石油化學工業及核能發電廠等。在這些建設中,需要大量腐蝕的專業知識,因此上世紀70年代后期,在大學、科研單位以及重要國營企業開始陸續重視腐蝕研究。基本上,臺灣的腐蝕研究一方面迎合國際的潮流,而大部分則是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與大陸腐蝕領域的研究比較,課題較為分散,規模也較小。目前由交通部支持的港灣技術研究中心所主導的大氣環境腐蝕調查,是近年來在臺灣比較有系統的大型研究計劃。
最近能源部門推動的綠能或無碳島建設計劃,不論在太陽能、風力發電或潮流發電等建設,都面臨濕、熱的海洋性環境所引起的多種腐蝕的挑戰。因此,在能源建設的腐蝕相關研究,是目前受到重視的一環。此外,最近臺灣陸續發生地下管線腐蝕的問題,政府部門相當重視,應該會增加這方面研究所需的資源。
參加第九屆會議的研究報告
首先要感謝在武漢的朋友熱心的籌辦第九屆會議,使這次會議能夠順利如期舉行。我的研究團隊將在此次會議中提出五篇報告,內容分別與海洋環境、食品環境與離子液體有關。在海洋環境的腐蝕方面將討論(一)不同金屬接觸時其極性反轉現象,(二)離島太陽能熱水器的腐蝕調查及分析,(三)焊接腐蝕。在環境腐蝕方面將提報兩種不同果汁對于其容器材料的腐蝕實驗數據。至于離子液體的腐蝕, 則是新的研究方向,將討論鈦合金在此一特殊環境下的腐蝕與開裂現象。
能源相關腐蝕研究
能源的開采、轉化、應用、儲存以及節能等議題,與人類的生活并存,其中腐蝕基礎理論與防護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將不會間斷。多年來我個人在腐蝕領域的研究課題,就有很高的比例與能源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目前再生能源以及環境保護是人類共同關注的焦點, 腐蝕與防護技術的應用絕對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與能源有關的腐蝕研究將是永續的工作。
兩岸合作研究平臺的建立
腐蝕問題固然有其區域性與特殊性, 但是更具有普遍性與共通性。就以海洋腐蝕、地下管線腐蝕、食品安全為例,應該都是兩岸共同關心的課題。在合作研究上毫無疑問的大家具有高度共識,但是要確實執行,則仍然有制度及技術上的問題需要面對。最近一項兩岸間合作備忘錄的簽訂,也許可以成為實際腐蝕合作研究的范例與契機。也希望很快有更多的合作平臺建立,使兩岸在腐蝕領域學術交流的基礎上,能夠繼續具體落實并開花結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腐蝕防護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