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采用二維掃描成像技術,完成了對溫州110千伏鮑田變接地網腐蝕隱患的排查工作。至此,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歷時近一年的變電站接地網防腐蝕專項技術監督工作全面完成,有力提升接地網隱患治理水平。
浙江地處東部沿海,電力設施在投運較長時間后容易發生腐蝕。傳統的接地網腐蝕狀態檢測通常只能選點開挖通過目視檢查,但土壤腐蝕存在不均勻性,選點開挖的結果無法真實反映整個接地網的腐蝕情況,更無法確定接地網是否存在斷點。而采用傳統的導通測試也只能檢查設備接地與地網的連通情況,無法獲得水平地網腐蝕區域、腐蝕程度及斷點情況等信息。
依托國網浙江電科院,國網浙江電力明確《重工業污染區輸電線路桿塔和接地網腐蝕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科技項目,自主研發了接地網二維掃描成像故障診斷技術。該技術可在免開挖、免停電、無損狀態下檢測地網腐蝕狀態,儀器簡單、測試過程準確便捷,真正實現接地網的“全身體檢”。同時,通過繪制地網二維成像圖及時準確掌握整個接地網受腐蝕程度和當前性能狀況,利于針對性地提出優化建議,徹底改善了地網檢測及改造工作的盲目性。
開展此次專項排查工作正是這項技術的首次大面積推廣應用。排查工作于今年3月啟動,重點排查沿海、重工業污染區等腐蝕較嚴重變電站以及服役年限較長的老舊變電站接地網,整治和消除潛在的故障及安全隱患,從源頭上降低因雷擊等原因導致電網接地故障產生及發展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浙江電網持續、安全、穩定發展。一年來,電科院累計對全省245座變電站開展了腐蝕普查,共排查出563處腐蝕隱患。其中,采用二維掃描成像技術重點排查了50座典型變電站地網,在其中45座變電站中共發現100多處嚴重隱患,包括接地引下線隱蔽斷點、主地網支路嚴重銹蝕減薄、電纜溝內均壓帶銹蝕等缺陷。
據悉,二維掃描成像故障診斷技術裝置目前已優化到第三代,完成了技術從實驗室研發走向生產應用的過程,并進一步被驗證已能成熟應用于現場的設備狀態測試和評價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