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備概況
某電廠3號鍋爐為武漢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WGZ1165/17.5-2型亞臨界壓力、自然循環、汽包鍋爐。燃燒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燒,每臺燃燒器配有22個噴口,其中一次風噴口5層(最下層為微油點火燃燒器),17層二次風噴口,SOFA燃燒器每角分為兩組,每組設置3層二次風噴口。除布置了周界風外,每角還布置了8層CFS噴口 。
鍋爐采用中速磨煤機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配5套北京電力設備總廠生產的ZGM95G-Ⅱ型中速磨煤機,制粉系統設計為四臺運行一臺備用,燃用設計煤種時,實際燃料消耗141.09t/h。
2.投產以來水冷壁高溫腐蝕換管情況
該電廠3號爐于2015年06月移交生產,2016年06月、09月兩次停爐水冷壁共換管221根(最低壁厚3.5 mm,換管壁厚6.0mm);2017年11月3號爐停爐水冷壁共換管135根(最低壁厚4.7 mm,換管壁厚5.8mm)。上次高溫腐蝕區域更換直管管壁減薄速率均小于0.5mm/a。
從數據可看出,3號爐水冷壁換管數量由2016年221根減少至2017年135根同比減少了86根,減少了38.9%。如果考慮本次換管壁厚為5.8mm,上次換管壁厚為6.0mm以及本次有78根水冷壁管為未更換原始管的話,則本次換管數量將大大減少,說明分廠在前期煤質、燃燒調整及制粉系統精細化調整方面管控較好。
3. 高溫腐蝕原因分析
3.1原煤硫份較高
從圖1、圖2可知,2015年06月~2016年06月煤中硫份平均值2.36%,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煤中硫份平均值1.69%,硫份呈下降趨勢,說明分廠燃煤硫份管控有成效,但燃煤硫份仍超過設計值0.98%,約72%。
圖1 2015.06~2016.06原煤硫份統計
圖2 2016.10~2017.10原煤硫份統計
眾所周知,煤種含硫量較高是發生鍋爐水冷壁高溫腐蝕的重要因素,上鍋設計處高工張翔認為,水冷壁外壁高溫腐蝕主要判斷依據是:a.燃料硫份Sar≥1%,b.煤粉氣流沖刷水冷壁管,c.水冷壁管壁溫度>350℃,d.水冷壁附近O2≤2%。
從現場測量來看,水冷壁壁面氣氛均處于強還原性氣氛中,CO含量均>0.5%(儀表滿量程),需要指出的是CO并不直接參與水冷壁高溫腐蝕,而僅是還原性氣氛的指示劑。300MW等級亞臨界鍋爐蒸汽飽和溫度可達到350℃,水冷壁管壁外部溫度至少在400℃以上;從上述依據來看,該電廠3號爐水冷壁完全具備發生高溫腐蝕的條件。
從多個現場實際來看,在保證鍋爐正常燃燒狀況下,維持水冷壁壁面附近一定氧氣,達到破壞還原性氣氛,就可有效減緩甚至避免水冷壁發生高溫腐蝕。
3.2燃燒器CFS風門開度不合理
機組投產后,燃燒器CFS風門開度和主二次風風門開度,機組投產后一直維持同步開度在30~45%之間, 一次風速維持在30 m/s左右,這種配風方式容易導致火焰偏斜,因為四角燃燒器均設計有8個CFS噴口,該噴口設計角度為沿水冷壁方向與主氣流正切22?,設計意圖為風包粉保護水冷壁;但從實際來看,當該風門開度較大時,容易造成煤粉氣流貼壁,這點從冷態空氣動力工況測量可以得到驗證。也就是說鍋爐熱態運行時,CFS開度較大起不到應有設計意圖,反而可能會導致煤粉氣流刷墻,引起爐膛水冷壁結渣及高溫腐蝕。上述觀點,從2016年停爐檢查發現爐膛四壁掛焦嚴重,尤其是爐右墻掛焦較多,且右墻水冷壁換管207根,即可得到證實。
鑒于3號爐高溫腐蝕嚴重情況,科室會同運管科進行了分析,改變輔助風和CFS風門均等開度為CFS風門不大于25%,輔助風根據負荷為30~45%開度的調整思路,以改善煤粉氣流貼壁現象;并專門下發了№:TSYC 2016002派遣單,要求分廠重點進行制粉系統精細化調整,同樣是為了起到改善一次風煤粉氣流和二次風良好混合、燃燒充分,改善火焰偏斜現象。
該電廠3號爐燃燒調整后,于2017年11月停爐檢查發現爐膛結焦情況得到了明顯減輕,同時換管數量大大減少也定量驗證了前期調整思路的正確性。
3.3燃燒區域局部缺氧燃燒
受各粉管阻力不一和煤粉分配器分離特性影響,即使風量調平也存在粉量不平情況。一般來說,采用良好性能動態分離器的煤粉管道粉量偏差可在10%左右,但采用靜態分離器的煤粉管道粉量偏差,最高甚至高達30%以上;而二次風量一般保持同層一致,這樣在總風量不變情況下,部分燃燒器出現缺氧燃燒,另一部分燃燒器出現富氧燃燒,這樣以來部分水冷壁區域會處于還原性氣氛中,在導致結渣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著高溫腐蝕的出現。2016年06、09月份停爐檢查發現右墻水冷壁結渣較多、換管數量較多,也說明粉量偏差大,存在火焰偏斜沖刷水冷壁現象。
從2016年06月冷態空氣動力場和2016年08月制粉熱態測量數據來看,3號爐部分磨煤機出口一次風管冷態、熱態均存在風速不平現象,且一般前墻風速高于后墻。當前墻兩角風速高于后墻,往往會導致火焰中心偏向右墻,從而引起水冷壁管高溫腐蝕,在2016年07月底08月初利用西安熱工院在2號爐做熱力試驗機會,借用該院設備進行了制粉熱態測量并進行四角粉管熱態調整,盡管有個別粉管縮孔卡澀,但從2017年11月停爐檢查結果來看,該調整對減緩水冷壁高溫腐蝕也取得了積極效果。
3.4燃燼風量設計較大
3號爐設計有6層燃燼風,燃燼風率遠遠超出鍋爐低氮燃燒實際需要。BMCR工況燃燼風率3號爐設計值40%,而同類型機組東鍋燃燼風率設計值28%,華西能源鍋爐燃燼風率設計值24%,可見該電廠鍋爐燃燼風率設計值明顯偏大,主燃燒區過量空氣系數僅為0.65,很容易導致主燃燒區缺風、燃燼風富氧燃燒,直接后果就是加劇了主燃燒區水冷壁還原性氣氛;眾所周知,該工況恰恰為水冷壁高溫腐蝕創造了良好的內部條件,很容易導致水冷壁區域發生大面積高溫腐蝕。針對燃燼風設計偏大狀況,解決的總體思路為在保證NOx達標排放情況下,盡量少開上三層SOFA風,適當提高輔助風剛性,維持良好的爐膛火焰切圓,減少火焰貼壁概率。
4.減輕高溫腐蝕的措施
4.1繼續執行“制粉系統精細化調整派遣單”要求內容,做到勤、細調整,并繼續加強原煤硫份管控。
4.2 保持合理的輔助風和CFS風配比,CFS風門開度建議不超過30%。
4.3維持一次風速在30m/s以下,適當開大周界風,減輕水冷壁面還原性氣氛。
4.4定期校驗DCS一次風速值,偏差較大時進行制粉熱態調整,盡量保證四角風粉平衡。
4.5機組正常運行中二次風箱/爐膛壓差不允許低于0.2KPa,以保證燃燒器良好的空氣動力工況。
4.6鍋爐運行中高負荷氧量維持應不低于3.0%,適當提高主燃燒區氧量,控制燃燼風率小于設計值。
4.7提高水冷壁管噴涂質量,同時修補發生腐蝕的耐磨涂層。
4.8鑒于現場經常出現一次風縮孔卡澀現象,建議每次大修均對縮孔進行治理,確保靈活好用。
5.結論
SOFA、輔助風和CFS風門開度不合理、燃燒配風不佳以及煤質硫份較高是導致水冷壁高溫腐蝕的主要原因,水冷壁噴涂質量差也是導致高溫腐蝕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