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傳南方科技大學擬定新碩博生資助標準:從原來碩士一年5w,博士一年10w,變為碩士生4~6萬/年,博士生開題前7~9萬/年,開題后9.5~13萬/年,引發網友熱議。
許多網友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碩博生如果能有一份體面的工資,不讓生活過于窘迫,少一些后顧之憂,那么做起科研來也會更加的投入。但是與此同時,華中科技大學譚飛教授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質疑南科大博士生的助學金是否有些過高?
為此他專門寫了一篇長篇博文,里面有寫道
“我給我的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課是:在我的課題組,不要總想著多拿錢。也不要認為哪個老師給學生多發五百、一千,他就是好老師。”
這位教授認為,不要認為哪個老師給學生多發五百、一干,他就是好老師。你們如果經過在課題組的學習,掌握了重要的知識,養成了很好的思維習慣,鍛煉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你們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就會發現,5-10年以后同學們之間的收入差別會變得非常大,再回想學生期間多拿到的那點收入,根本不值一提。
同時,他認為南科大的做法會加劇其它學校學生的不平衡心理,對于大部分拿不到該助學金的高校研究生來說,肯定會存在攀比和心里不平衡的現象。最后,這位教授表示:
“個人認為,招生宣傳切勿將獎助學金當做噱頭吸引學生,這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吸引學生,更重要的還是科研本身,如果再要算,我覺得情懷都要高于助學金”。
圖片圖源:科學網
目前原文已被刪除
但是網友紛紛不買賬,認為就應該給碩博們這么高的勞務費。
還有的認為譚教授的想法都是基于自己為出發點,從而導致和學生們的想法有出入,學生才會放他“鴿子”。
更多的網友們則是認為有了南科大的生活保障,這才能讓科研變得更純粹。
既然譚教授認為南方科技大學給的補助過高,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南方科技大學“重金”打造下,現在取得了哪些成績?
南方科技大學作為一所小而精的研究型高校,2022 年的預算為 37.56 億。
圖片來源:深圳校園公眾號
但是,南方科技大學把總預算的 90% 都放在教育支出上,生均預算高達 37.36 萬元,打敗中山大學(生均 31.25),南京大學(生均 23.34)等老牌名校,位列全國第七。
圖片來源:深圳校園公眾號
碩博補貼就不用多說,除此之外,南方科技大學的宿舍也是財大氣粗,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南科大的碩士生享受雙人間(如果分到三人間每月補貼 500),博士享受單人間。在今年的全國高校學生宿舍滿意度調查中,南方科技大學位列第一。
圖片來源:南方科技大學公眾號
搞起科研來,花錢更是不含糊。2021 年南方科技大學獲批科研經費 17 億,師均科研經費為 124 萬。動輒 40 萬上下招博后,招聘副教授時承諾 5 年內至少提供 400 萬經費,白紙黑字寫出「為所有教職人員提供全國最佳的條件」。在如此有競爭力的薪酬條件下,短短11年,南方科技大學就組建了一支 58位院士,41 位杰青的人才隊伍。
那么南方科技大學這么多錢從哪來呢?作為一所省屬高校,南方科技大學的錢主要還是來自政府撥款,說到底還是深圳政府舍得給高校花錢,為深圳本地培養人才。
圖片來源:深圳校園公眾號
像南方科技大學類似的幾所新興理工院校補貼額度往往也是比較可觀的。例如同樣勢頭很猛的「新秀院校」上海科技大學,博一新生到手 7W/年,以后逐年增加。
圖片來源:生物學霸
其次一些老牌的頭部理工類大學,或研究所,往往補貼額度也比較可觀。例如,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工科博士,也有著平均 4000-6000 的每月收入。此外,一些研究所發放的補貼額度也不算低。
圖片來源:生物學霸
不過一般來說,每年 5 萬元以內的補貼是大多博士生的常態。
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讀博士每年能拿到 1.5 萬獎學金和每月 1600 元左右的助學金,共計 3.42 萬元;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獎學金是用于返還學費,實際到手的部分大打折扣。
圖片來源:生物學霸
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在每個月國家補助 1950 元,外加課題組另行補助折合每月 2000-3000 余元的收入——這種程度的補貼額度,才是博士生中的普遍水準。
而一些老牌的綜合性大學,往往補貼則不太可觀,尤其文史類專業就讀的博士,受專業所限,他們的補貼中「導師資助」的部分少之又少,甚至還有 19% 的博士生并沒有導師資助;他們能夠拿到的補貼通常徘徊在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附近。如,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的文科博士生們每個月只有固定的國家補貼 1835 元。
圖片來源:研究生教育管理
其實我們都知道理想的讀博狀態應該是當做工作的狀態。這意味著要參照科研人員的待遇來執行,同時也意味著博士生應該完成特定的助研、助教工作以及基本科研任務。對于今天的博士生,特別是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博士生來說,每月補貼 1500~2000 元無疑過低。
按國內普通學制來算,大部分人的博士生至少要到二十八九歲才能完成學業,這還意味著,當大部分同齡人早已工作多年買車買房,甚至家里的孩子都學會打醬油了,而博士們可能還在苦苦地等著每月那點補貼茍活。
圖片來源:知乎
作為科研人的大家心中都明白,科研人員待遇太差并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津貼不是吸引碩博的主要因素,但也是不能不考慮的因素。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那是萬萬不能的。不能因為理想和情懷,而放棄了面包,人總是要生活下去的。
知乎上有一個答主回答說出了大部分科研人的心聲:早就應該這樣了,這筆錢花得絕對值。碩士和博士是高校學術科研的最前線,尤其是博士,那是絕對的主力,拿點錢補貼這群年輕人,太應該了......
你怎么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