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4月22日,清華大學公布了《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是清華大學博士生培養的指導性文件,明確了博士生的培養目標以及學習年限、培養方案、培養過程等基本要求。本次修訂歷時兩年多,新《規定》不再將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而是更注重博士科研成果的價值和創新性,這不僅能夠促進博士生更加從容地追求科研上的突破,也避免了論文數量要求導致的科研浮躁和學術不端現象的滋生。
據北航官網報道,2020年6月1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九屆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召開第十七次會議。經與會委員認真研討、投票表決,一致同意通過《研究生申請博士學位創新成果評價規定》。依據該規定,各學院即將開始制定各學科的具體要求和認定程序。該評價規定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突破:
一是明確了學位論文是進行學位評定的主要依據,相關學術成果是學位論文評價的重要支撐和參考,發表論文數量不再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
二是建立了創新成果評議、學位論文匿名評閱和答辯評定三級評價機制,并將通過導師評閱意見、答辯委員會專家名單和答辯決議書編入學位論文的方式,強化監督;
三是完善了學位論文全過程質量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導師、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和質量把關中的主體責任,并通過制定創新成果的具體要求和評價辦法,賦予學院更多的自主權,更好地體現出學科差異和學位類型差異。
2020年以來,國家陸續印發了多個重磅文件提及要破四唯:
①《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高校要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獎勵,大幅減少并逐步取消對專利授權的獎勵,通過提高轉化收益比例等“后補助”方式對發明人予以獎勵。
②《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要求不得要求在申報書、任務書、年度報告等材料中填報論文發表情況;單篇論文發表支出超過2萬元人民幣的,需經該論文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所在單位學術委員會對論文發表的必要性審核通過后,方可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中列支。
③《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要求破四唯、不追熱點、嚴懲造假、按人定項目、加大支持35歲以下青年、準備支持一批30-40歲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有志于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青年科學家。
這一系列措施勢必將對學術生態、學術評價、職稱評定等產生重要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