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Advanced Materials》雜志,簡稱AM。AM是工程與計算大學科、材料與化學大領域(包含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生物材料,納米材料,光電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電子材料等等非常多的子學科,以及非常大量與材料相關的研究領域)的頂尖期刊,在國際材料領域科研界上享譽盛名。
以下是先進材料在納米、物理、化學等類別下的期刊IF排名,統統都是都是前五:
要知道這前五里面還包括綜述類期刊,以材料分類下的期刊排名為例:除去Nature Reviews Materials綜述期刊,AM其實排第四,沖不到Nature 子刊,AM是您的不二之選,畢竟Nature子刊每年的發文量非常的少。AM每年的發文量在1250篇左右。
在化學學科下,除去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和Nature Reviews Chemistry三個綜述類期刊,排在前面的就是著名的《EES》和《AM》了。足見其影響力。化學四大刊中,只有Nature Chemistry的影響因子能和AM不相上下,其他的諸如JACS、Angew和Chem.Sci.,單純的從影響因子上來說,與AM相比差的不是一點點了。
AM在材料、化學、納米、物理等領域頭部效應明顯,發文量適中,所以IF逐年攀升。
AM的影響因子是怎么一個走勢?
影響因子是怎么算的?舉個例子:2016年和2017年在該期刊發表的文章在2018年的引用次數除以2016年和2017年發表文章的總數。
嗯,就是這個公式!讓大學的教授、科研人員、博士生、研究生整天圍著轉。畢竟沒有影響因子,博士生不敢談畢業。影響因子和獎金、職稱掛鉤。沒有影響因子,科研人員年底考核要涼涼。言歸正傳,下圖是AM和大分子在2009-2018年的影響因子走勢。AM是坐著火箭上升的,大分子也漲了,只是在歷史的潮流中,漲得不那么的明顯,AM從2009年的8.3,漲到了2018年的25.8,而同期《大分子》從4.5漲到了5.9。選對方向,投對期刊,看來真的很重要。
哪些地區和機構發文最多?
中國在AM上的發文量遙遙領先,接近美國、韓國、德國加起來之和了。AM好發嗎?嗯,不好發。AM好發嗎?相對去其他國家來說,中國已經是發文量最多的了,2016、2017年中國在AM上發了2062篇。占了AM期刊發文量的41%。
中科院發表了831篇,排在全球第一,美國能源部(DOE)、南洋理工大學與國立教育學院分列2、3名。中國占據前十名中的6席,分別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蘇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
國內高校2016、2017年在AM上發文排名
國內在AM上的發文,除了傳統的985高校,這幾所雙非高校,值得注意。南京工業大學發文52篇,深圳大學47篇,香港科技大學41篇。這項數據已經讓很多985、211高校汗顏,AM的發文量是Nature指數的指標之一。(2019全球化學學科自然指數排名發布,中科院全球第一,前十中國占據五席!)
哪些研究是熱點?
小編選取了2016,2017年AM上發表文章,在2018年度引用量排在前20的文章作為分析對象,看下來之后有以下關鍵詞: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電化學分解水、電化學析氫、析氧、光催化、MOF、鈣鈦礦、納米發電機、柔性傳感器、柔性儲能、鋰電極、鋰硫電池、黑磷。具體如下:
中科院化學所侯劍輝教授16年發表的題目為《Energy‐Level Modulation of Small‐Molecule Electron Acceptors to Achieve over 12% Efficiency in Polymer Solar Cells》、《Fullerene‐Free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over 11% Efficiency an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兩篇文章雄踞2018年引用次數最多文章排名的第一和第二。此外,以“Hou Jianhui”為關鍵詞檢索關鍵詞,16、17年“Hou Jianhui”在AM共發文15篇,被引用1397次。
前20篇高引文章的通訊作者還有:四川大學孫旭平、武漢理工大學余家國、長春應化所汪爾康、北京大學占肖衛、中科大學謝毅、浙江大學錢國棟、中科院化學所郭玉國、南洋理工大學張華、南京理工宋繼中、曾海波、吉林大學楊英威、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王中林、中南大學鄧留、劉又年、北京大學郭少軍、斯坦福大學崔屹、 浙江大學王勇、金屬所李峰等(其中加粗的為高分子相關方向)。
小結:
1、2016、2017年中國在AM上發了2062篇。占了AM期刊發文量的41%。
2、中科院發表了831篇,排在全球第一,美國能源部(DOE)、南洋理工大學與國立教育學院分列2、3名。中國占據前十名中的6席,分別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蘇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
3、2016、2017年在AM上發文亮眼的高校還有:南京工業大學發文52篇,深圳大學47篇,香港科技大學41篇。
4、萬萬沒想到吧,2018年AM高引用文章排第一的是“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前十中占三篇,大熱點!化學所侯劍輝教授兩篇雄踞第一、第二。新興的、與高分子材料可以結合的熱點還有柔性傳感、柔性儲能、MOF、黑磷等。
題外話:影響因子、被引次數對于初學者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學術工具,用于捕捉熱點、前沿。小編聽到過邏輯思維的羅胖的一個提法,可能不一定正確,和大家分享“科學的改變可能不是量變引起質變,而是質變引起量變”。愿大家找尋能夠引起量變的科學發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