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評議的高度認可+7篇領域內權威雜志文章”,這讓2012年赴美攻讀理論物理學博士、如今想回國發展的張徹,對在國內謀得一個頂尖大學的教職充滿信心。
但事實遠非他所想的那么簡單。
2018年,張徹開始陸續關注國內高校的招聘啟事。
在嘗試著和一些高校取得聯系后,他發現國內排名靠前的高校都會問他同一個問題:“你沒有在《自然》《科學》上發表過文章嗎?《物理評論快報》也行啊!”
與張徹一同參加國內某高校面試的同行們,人人手握若干篇發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的文章,這引起了該高校的強烈興趣。
張徹的首場面試遇冷,敗給的不是更好、更有學術價值的研究,而是更高的影響因子。
2012年,張徹在國內大學畢業后,赴美攻讀理論物理學博士。
不同于和他一起啟程、攻讀實驗科學專業的同學,他要做的是更基礎、更原創的理論研究。
張徹在從讀博伊始,便沒有選擇繼續研究導師所提出的理論方向,而是另辟蹊徑。
在他看來,理論物理不是“時髦”學科,解決重大理論問題才是應該追求的價值。
在別的同學為《自然》《科學》的投稿絞盡腦汁時,張徹更關注他的研究本身。
博士第3年,張徹將一些系統性研究成果陸續投給《物理評論D》(Physical Review D,英文簡稱PRD)。
該雜志的影響因子常年徘徊在4.5~4.8之間,這當然無法與《自然》和《科學》媲美,甚至在影響因子7~8左右的《物理評論快報》面前也相形見絀。
張徹沒有選擇首先把論文投給《自然》和《科學》,不是因為成果不夠好,而是在理論物理學界看來,《自然》和《科學》更多的帶有“科普性質”。
從研究伊始,向《自然》《科學》投稿就不在張徹的考慮范圍內。
與此相反,雖然影響因子不夠高,但《物理評論D》是理論物理方向的經典期刊,頗受國際理論物理同行認可。
“一個理論物理學家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讓更多大同行和普通公眾了解他的工作,而是如何完整呈現他的整個思想體系。”一篇提出理論突破的理論物理論文需要全面系統地闡述推演過程。
張徹其中一篇發表在《物理評論D》上的文章將近40頁,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幾乎構成了文章主體。
臨近博士畢業,張徹已經在《物理評論D》上發表了7篇文章。
他攻讀博士的院系和導師素為學界所尊敬,和他同年入學的20多名博士生只有他一人最終獲得了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并堅守在該研究領域。
一封國際頂尖理論物理教授的推薦信、7篇《物理評論D》的系統性理論文章、一項正在日趨成熟的顛覆性物理理論。去年,張徹懷揣它們登上回國求職的飛機。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趟行程差點讓他從“海龜”變成“海帶”。
回到美國,張徹與導師商量將接下來的文章發給《物理評論快報》。
這是一個不得已的提議,相比《物理評論D》,前者更能給他帶來在國內尋找職位的優勢。
在張徹看來,對于生物、材料等比較容易追研究熱點、研究內容也相對容易讓大同行看懂的實驗學科來說,將高影響因子的期刊文章作為人才評價的指標之一未嘗不可,但在他所從事的理論物理領域,“原創性、顛覆性的研究很可能剛開始的引用率很低,但長期影響力高”。
“只看研究成果所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有違科學精神和科學規律的。”張徹這么說,并非質疑《自然》《科學》等明星學術期刊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但在人才評價時,不應該有《科學》《自然》就好像要‘上天’。”
如果用“時髦”學科的高影響因子去評價“不時髦”的基礎和理論研究,未免本末倒置、嘩眾取寵。
在首次求職遇冷后,張徹所報高校的一位老師給他寫了一封長郵件。
從事理論物理研究的同行圈子本就很小,張徹的研究實際上得到了該校相關領域專家的認可。
“不過,我們也受限于學校和院系的相關規定。”這位老師言辭懇切,學校和院系在人才招聘方面有一套明確的管理制度,但決定這些管理制度的不一定是理論物理界的小同行。
換句話說,“他們不是內行,無法進行有效的同行評議,只能通過數文章、看影響因子來確定人選。”
一面是“不屑于”追求高影響因子期刊的導師和小同行,一面是在國內求職時完全迥異的人才評價標準。
表面上這是如何看待《科學》《自然》等期刊的問題,背后折射出的卻是“內行評同行”和“外行管內行”兩種截然不同的科學文化。
“國內高校人才評價的種種標準完全是壓力下傳導致的結果。”國內高校的排名和評價要看文章發表數量、影響因子、引用率等等標準,學校自然會拿這些標準篩選應聘者。
就在張徹糾結是否還要回國任教之際,東北一所“985”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最大程度給予他科研支持和研究自由,這對一個理論物理學家來說彌足珍貴。
但他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不是因為地域和發展所限造成的人才流失嚴重,這所高校也許不會這樣“求賢若渴”,不會放低對影響因子和人才帽子的要求。
一個心酸又無奈的現實是:最終接受張徹的高校并沒有擺脫“四唯”的陰影,不過是出于發展現實的考慮,不得不放低姿態罷了。這不是張徹想要看到的改變。
對于更加根本的改變,張徹依然滿懷期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