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李柱博士在Acta Materialia發表關于關于Ni4Ti3對NiTi馬氏體相變的影響研究Atomic scale modeling of the coherent strain field surrounding Ni4Ti3 precipitate and its effects on thermally-induced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n a NiTi alloy。
在這項工作中觀察和分析了B19‘的幾種自適應形態,三角形形態,“人字形”形態和混合形態。同時包含三角形和“人字形”結構的混合形態被認為是中間狀態。通過原子模擬首次研究了所有這些形態。與其他形態相比,混合自適應是最穩定的結構,因為其最終應變更大且不均勻(沉淀和轉化應變),并且其總能量最高。“人字形”自調節結構是最穩定的結構,這是因為它的最終應變很小且均勻,并且在100 K時具有最低的總能量。混合自調節的不穩定性導致可以將其應用于低磁滯。高性能微執行器的設計。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5421002639
混合形態和“人字形”形態都是由單個板狀CV(6’)激發的,該CV是由MT上的降水引起的大應變/應力場選擇的,這表明可以設計“人字形” '‘利用降水的結構。在反向MT中,B19’–B2,B2在三角形和(11?0)“人字形”形態的B2交界平面。這是因為這些界面處的最高邊界能促進了B2的成核。通過對不同自協調結構的穩定性研究,提出了通過調控Ni4Ti3析出相進而開發新型高靈敏度NiTi微驅動材料的設計思路。
圖1. NiTi合金中不同的縱橫比的Ni4Ti3析出相
圖2. 析出相縱橫比與最大應變的函數關系;析出相縱橫比與最大應變所在位置的函數關系
圖3. B19‘的魚骨狀自協調結構(左)及混合自協調結構(右,三角結構+魚骨結構)
圖4. 不同縱橫比下B19’自協調結構的演化:縱橫比為0.707時的混合自協調結構的演化(上),縱橫比為1時的魚骨狀自協調結構的演變(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上海交大, 李柱博士, Acta Materialia, 馬氏體相變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