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零差錯、10種機型、上萬架次的飛行安全保障記錄……這是今年36歲的張福剛交出的一份成績單。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飛機,必須經過飛機機械放行員的檢查之后才能起飛。張福剛就是飛機機械放行員中的一員。
張福剛在檢修飛機
毒性氣體里搶修飛機
民航工作,在外人看來是“高大上”的職業。真實的民航機務工作卻是由經年累月的汗水、油污以及常人難以忍受的刺耳噪聲充盈包圍著的。
在張福剛的記憶里,最危險的搶修經歷發生在2011年。
當時,一架航班起飛后,機組發現液壓油不斷減少,再繼續飛行下去會有巨大的危險,機組隨即決定返航。
“排氣管有幾百度的高溫。打開蓋子,里面全是油煙。”張福剛告訴記者,經過仔細排查,機務員發現漏油點位于飛機尾部,液壓油從上面滲漏到APU高溫排氣管上瞬間氣化,APU艙內滿是嗆人的油煙。飛機所用機油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和毒性,揮發后對人危害極大。沒有多想,張福剛第一個穿上防護服,拿著濕帕子捂著鼻子和嘴就鉆了進去。
“你不害怕嗎?”面對記者的提問,他說,當時的唯一想法就是盡快排除故障,安全送走乘客。其他的根本沒來得及多想。
與飛機打交道 無小事
像2011年那樣的搶修經歷并不多,大多數時間,張福剛的工作都是在平淡中堅守。晚上7點,張福剛開始上夜班,第二天早上8點半下班。
他常說:“機器從來都不會撒謊,只有我們對它保持足夠的尊重,它才會尊重我們!”因此,他的檢查時間常常是最長的,經他檢查過的飛機一直是團隊中質量最高的。構造最復雜、檢查難度最高的機型,也經常由他一手包辦。
在一次航班短停保障中,乘務員反映有個小桌板不能正常收起。一般情況下,由于短停時間短,此類小問題都是飛機返回后由基地公司處理。張福剛卻一口應承了乘務員,不到5分鐘就迅速修復了故障。
有些同事曾不解地問他:“這又不是我們的例行工作,有必要搶著干嗎?”但在張福剛的認知里,機務無小事,任何微小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大錯。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秋鳳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