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工作吸引了廣泛關注。
評審專家解老師談了自己幾天來的評審感受:從其評審的兩個學部23份面上和青年項目來看,生命學部的項目質量在評審中明顯高于醫學部,而每個學部中,有兩份項目的質量尤為突出。有20%左右的申請者明顯是應付或者試水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所謂的硬傷。
“2024年五一假期評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項目有感:兩個學部共23份,其中生命學部的質量明顯高于醫學部的質量;每個學部2份的質量明顯高于其余的質量;
有20%左右的申請者明顯是應付或者試水的。
質量不高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所謂的硬傷,例如:
面上項目申請者所發表文章的質量不夠高;近三年(或一年內)發表文章的數量不夠多;面上項目申請者發表的文章主要是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文章缺少或缺乏;科學問題不夠新,為了追熱點而研究,痕跡明顯;面上項目申請者的職稱不夠,沒有達到高級職稱或副高職稱;已結題的項目的成果不夠,多數成果是濫竽充數;其它一些擦邊球,比如,有些申請者發表的文章存在勘誤(圖片誤用),乃至有撤稿記錄的;更有基者有些申請者口碑極差,雖然沒有被認定學術不端,但明顯的存在問題等等。”
解某指出,約20%的申請者似乎在應付或嘗試申請,他們的申請材料存在諸多問題,如發表文章質量不高、數量不足,以及缺乏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等。此外,一些申請者的研究主題缺乏創新性,僅僅是為了追逐熱點,而且有些申請者的職稱和已結題項目的成果也未能達到預期標準。
在評審過程中,解某強調了全面評價的重要性,并表示在各方面條件相似的情況下,會考慮其他因素,如申請人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學術口碑。他還提到,通訊作者的文章在面上項目申請中尤為重要,因為這體現了申請者的組織協調能力。
盡管存在爭議,解某和其他評審專家仍然堅持公平、全面的評價原則。
他們認為,評審工作應該優中選優,即使這意味著有些優秀的申請者可能無法獲得資助。評審工作不僅關注申請人的論文發表情況和職稱,更重視項目的創新性、可行性以及研究的潛在意義。
在信息時代,評審專家們通過細致的文獻檢索和對申請材料的深入分析,力求在眾多申請中挑選出真正有價值的科研項目,以推動我國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