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將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王立平向媒體分享了他此次帶來的提案之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聚焦兩會話發展
王立平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副所長(主持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海洋是寧波最鮮明的底色,寧波擁有浙江全省三分之一岸線資源和五分之一海島資源。目前寧波在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保護、海洋文明挖掘、海洋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浙江省科協副主席王立平此次帶來了《關于支持寧波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建議》,他表示,“港”“市”互促,為提升寧波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奠定了基礎,通過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系統推進“港產城文”融合發展,有助于高水平重塑陸海統籌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更好助推寧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
王立平認為,寧波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的堅實基礎,一是海洋開放水平走在全國前列,例如寧波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港航物流中心、全國外貿強市,寧波舟山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持續保持全球第1和第3。二是海洋經濟綜合實力有效提升。寧波加快布局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出臺《寧波市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1—2025年)》,研究起草海洋經濟倍增行動方案,海洋經濟發展規模進入新臺階。
“預計2023年寧波海洋經濟全年增加值達到2600億元,占全省比重有望提升至22%。全市擁有涉海上市企業數量10家,涉海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7家,涉海企業主體實力不斷增強。”王立平表示。
寧波的另一個基礎是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初步構建。以海洋綠色石化、港航物流、海洋高端裝備、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為核心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持續鞏固。培育引進北大寧波藥物研究院、萬里學院寧海種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全市涉海科研機構有19家,有效支撐產業體系發展。
“寧波成立了海洋發展集團,出臺了市級海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效助力海洋重大項目開發和新興產業發展。”王立平表示。
不過,王立平也在調研中了解到,盡管寧波海洋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青島、深圳、上海等城市相比,海洋龍頭企業牽引作用不夠強,缺乏以央企等為核心的海洋產業鏈的重大項目;海洋科技創新實力不夠強,尤其是缺乏國家級涉海科研機構;海洋文化品牌不夠響亮,缺乏高規格高能級的海洋文明文化平臺。
對此,王立平建議:
一是支持寧波海洋經濟重大生產力布局。
二是支持寧波提升海洋科技創新力量。例如支持寧波布局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支持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創建海洋關鍵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建設全海域極端環境綜合大科學裝置,填補我國在原位、多環境耦合、近服役狀態海洋工程材料性能研究領域的空白,支持寧波東海(象山)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爭取納入國家級海洋試驗場體系。
三是支持寧波打響海洋文明文化品牌。例如充分挖掘“河姆渡文化”海洋文明屬性,圍繞井頭山、河姆渡等文化遺址,在國家層面設立“中華海洋文明探源工程”,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等。支持將海絲港口國際合作論壇納入全國統一的“絲路海運”論壇品牌,提升寧波海絲文化影響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