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錄筆記,必須以充分、正確而有用的資料為原則。以下所介紹的11種技巧,將有助于達成此原則。
1
第一,采用規格一致的卡片或卡紙做筆記。一張卡片只可記載一項資料,而每張卡片都必須自成一個單元。長的資料可用幾張卡片登錄,但亦應自成一單元。卡片具有彈性,可隨時視實際需要而增刪,便于以后實際撰寫論文時的分類與整理。通常海外一般學生都采用4厘米×6厘米大小的卡片做筆記,也有用3厘米×5厘米的卡片的,完全視當事人的習慣而定。如時無法找到標準的卡片,則仍宜用相同大小卡片紙,以便日后整理歸類。
2
第二,每張卡片上端應注加適當標題。標題可用以指示所記筆記的扼要內容,便于以后分類編排。標題不宜過細,否則無法 匯集相關卡片,亦不宜籠統,以致無法表現資料的特色。標題做得好,將來還可據此修正大綱。
3
第三,做筆記時應隨時注意將資料來源的詳細書目記下。記錄在另一種小型卡片上,即前面所提到的參考書目卡片。換言之,在做筆記時,遇有原來書目資料來源不清楚時,應設法把資料補充完備。
4
第四,每張卡片均應注明資料來源,以供將來查證并作注釋之用。注釋的格式請詳看第九章。還有一些書名過長的資料,可在書目卡片上編一個代號,記筆記時可將代號記在右下角,作為區分資料來源之用,只需注明頁次,而免重復抄記所有書目。不過,使用代號時,應特別注意參考書目卡上所載書目資料(包括書名、作者、出版時地,出版商等)必須齊備,且代號不可混淆弄錯。在記卡片時,如能把參考書目放置手邊,隨時參閱,亦將便利不少。這種代號的次序,并不一定要與將來論文完成時的所列資料次序一致。換言之,現在只是暫時的一個次序,將來仍需按照特定方式,如按作者姓名筆畫、出版年份等重新再作編排。重新編號時,應特別注意不要混淆。
5
第五,一張卡片上只記一項資料,不要在一張卡片上同時記數種不同的論點。因為同一資料來源,可能會在論文中許多地方加以引用或引證,如果一張卡片上同時紀錄一個以上的資料,將來要重新抄寫時,難免發生遺漏或不便。
同時,即使資料的論點是一致的,也不要在同一張卡片上記載兩項不同的資料來源。譬如:在王育三的《美國政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第四章中討論美國聯邦政體的形成;同時程天放的《美國論》(臺北:政治大學出版委員會出版,正中書局發行,1959年)第六章中也討論到美國三權鼎立的聯邦制度,雖然其中有許多需要引用的論點彼此相同,但是仍應用兩張或兩組不同卡片記載。
6
第六,每做完一個單元的筆記,就應隨時將其歸類。歸類可以爭取時效,免得日后歸檔時,還需要重新查看其內容。此外,可借此檢討各種主題的資料,在比例上是否相當。
7
第七,在參考書籍做筆記時,一定要了解,不是所有的書和資料都要花相同時間一一細讀。培根說過,有些書必須慢慢品嘗、咀嚼消化,有些書可以囫圇吞棗。因此閱讀的速度完全要看資料的重要性,再由當事人根據實際狀況作決定,不能同樣看待,采平頭主義方式處理。
8
第八,資料的記錄必須完備無誤。假如資料的記錄過于簡略,將來可能需要重新查閱原文而耽誤時間,特別遇到直接引語時,更須詳細校對內容并注明章節頁次。
9
第九,做筆記時,不要只記正面資料,如果發現有相反意見的資料,也要記錄。例如:原來論文的重點是在說明一般美國人對政治沒有太大興趣,但是在找資料過程中,偶爾也會發現某些資料卻指出美國人在某種場合也會對政治發生興趣。這種例外情況的資料,不妨也順手記下,因為在資料整理到某一階段時也許會發現原來的論點完全被推翻,再要重新回頭去找這些相反意見時,則又須卷土重來,浪費時間。即使這些相反資料稍后并未否定主題,但是本著學術論文的研究精神,也必須以客觀態度將這些例外情況予以敘述,使讀者有比較正反兩邊意見的機會。
此外,遇到相同論點的重復資料時,也需要斟酌記下,便于以后引用時有選擇的余地。譬如,在搜集有關討論世界各國或地區人民對外交政策一般都不太感興趣,而僅關心切身利害的經濟問題時,發現某一本書上引用的資料,不但包括美國大城市及各州的實際情況,而且也提出某些小城市的人亦有此情況,我們可順手記下,將來在寫作時,發現大城市的資料相當多,而小城市的資料較少時,則正可派上用場。
10
第十,做筆記抄錄資料要充分而不過分。在剛開始做筆記時,一定會覺得各種資料都很新鮮,幾乎每一項都重要,而不免將每項資料毫無遺漏地一一記下,待稍后資料越看越多,就會發現有許多不必要抄錄的也抄錄下來了,這往往要憑個人的經驗體會。如果能盡早找到希望討論的論點主題的重心,便不會浪費時間去抄一些雖然重要卻與論文不相干的素材,這也就是西方人所說:找到研究感(Research sense)。一般中國同學易犯的毛病,就是希望在一篇小論文中談許多節外生枝的大道理,雖然有些道理在其他地方也許很適當,但實不宜借題發揮,作不必要的敘述。而研究感往往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要適可而止,什么資料應好好去找,怎樣建立論文的完整體系,這是需要時間慢慢才會熟能生巧,不是一蹴可及的。
11
第十一,在看完參考書目中所列資料的總數大約一半時,可以跳到下一步,即“整理筆記,修正大綱”。因為如果等到全部都看完之后,再著手修正或更改大綱及觀點,反而容易浪費時間。
總之,完備而正確的筆記是完成一篇杰出論文的成功之鑰,在做筆記時,如能多花一點心血去注意以上這些瑣碎而不容忽視的細節,會使整套資料完整而井井有條,在實際從事寫作的時候,一定可獲事半功倍之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