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共8003人,與往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本科生3197人(39.9%)、碩士生2657人(33.2%)、博士生2149人(26.9%)。整體而言,有35.4%的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比例和去年相同。其中,出國(境)深造人數為566人,占畢業生總數的7.1%。相較去年的517人和6.9%,有小幅提升。其中,簽三方的占比達到了52.5%,較去年的49.3%增加了不少。
本科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79.6%)清華本科畢業生,都選擇了繼續深造,僅有17.3%的人選擇畢業后直接工作。而選擇繼續深造的本科畢業生,有65.6%的人選擇在國內深造,出國的人只占14%。對比2021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本科畢業生中選擇就業的比例有所下降(由去年的21.5%降到了今年的17.3%)。而2021年深造的本科畢業生中,有63.7%的人選擇在國內深造,13%的人選擇出國。
碩士
而碩士畢業后,選擇就業的人一下子就升到了88.3%。可見清華的碩士文憑,在求職過程中確實是一塊響亮的金字招牌。碩士畢業后繼續深造的人,只占10.7%。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選擇讀博,可見大家對于讀博這條路的選擇,可謂十分慎重。在國內深造的占6.3%,出國的占4.4%,十個人中有六個選擇留在國內深造,出國的算少數。相比之下,就業的人在2021年占到了90%,比今年略高。在2021年選擇深造的人中,有4.5%的人選擇留在國內,4.4%的人選擇出國,比例和今年基本持平。
博士
2022年的博士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8.6%,87.4%的人簽了三方。跟2021年相比,今年的就業率高了0.5個百分點,簽三方的比例也更高了。

注1:深造包含國內深造和出國(境)深造;就業包含簽三方協議就業和靈活就業兩種形式。
注2:靈活就業包括不簽署三方協議而直接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就業、持有用人證明登記就業、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四種類型。
注3:博士畢業后進入國內博士后工作站計入簽三方就業,出國(境)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計入持有用人證明登記就業。
去年9月,「浙大博士生送外賣」的消息刷屏,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這位浙大竺可楨學院的本科生,在浙江大學控制學院智感所直博期間,通過送外賣緩解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令人感慨。

從清華博士畢業生的去向比例來看,大部分清華博士的就業單位,還是比較穩定的。從單位所屬行業來看,畢業生去向最多的行業,主要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然而,由于圖中的顏色迷惑性太強,小編不得不祭出「取色器」來進行分辨……
本科
本科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圖中,可以看到,三分之一的本科畢業生去向了IT業。總體而言,去向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3.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5.4%),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0%),建筑業(9.4%),制造業*(7.7%)。2022年,本科畢業生有6.4%選擇加入教育行業,比去年的10%有明顯減少。

清華大學2022屆本科畢業生簽三方就業的單位行業分布*:由于餅圖中缺失制造業對應的顏色,且2.3%和7.7%的相同,都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時,結合碩士和博士的數據推斷,其中的7.7%大概率是制造業。而202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前五的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7.6%),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3.6%),制造業(13.3%),教育(1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2%)。可見這兩年,清華本科畢業生去IT業的比例一直保持第一,IT業對于出身名校的畢業生,也不怎么卡學歷。
碩士
碩士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圖中,可以看到,IT業依然吸收了三分之一的碩士畢業生。而去向第二多的,竟是金融業!這就和本科的行業分布圖有了大不同。17.9%的碩士畢業生去了金融業,比本科3.3%的比例高了將近14%。看得出來,金融圈在學歷上是真的卷。很久以前只憑清北復交的本科加上光鮮履歷就能輕松敲開金融圈大門的好日子,早已是「暴露年齡」的記憶了。總體而言,去向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3.3%),金融業(17.9%),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7.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6.9%),制造業(5.9%)。2022年,碩士畢業生選擇加入教育行業的有4.4%,較去年的5.5%有所減低。

清華大學2022屆碩士畢業生簽三方就業的單位行業分布在2021年,碩士畢業生就業去向前五的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8.6%),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21.8%),金融業(20.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6%),教育(5.7%)。對比之下可以發現,跟去年相比,今年進IT業的清華碩士畢業生比例明顯增高。
博士
而拿到了博士學位的畢業生,當然不能浪費這張多年苦讀換來的文憑,從圖中可見,有36%的博士畢業生,去向了教育行業。另外有17.3%,從事科研和技術行業。總體而言,去向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教育(3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7.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7.1%),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8%),制造業(7.9%)。

清華大學2022屆博士畢業生簽三方就業的單位行業分布在2021年,博士畢業生就業去向前五的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2%),教育(21.5%),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6.4%),金融業(12.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0.4%)。可見,在2022年,進軍教育行業的清華博士占比明顯比去年多了,而選擇去大廠的人卻變少了。

注:由于在2022年的統計圖中,行業和數據之間沒有直觀的對應,如有疏漏可在評論中指正。
這幾年我們時常會被這樣的新聞刷屏:「清北碩博爭進中小學」,「深圳中學教師面試一半是博士」。

世界名校畢業生去中學當老師,是「卷」還是「躺平」呢?如果能得到優厚的薪資待遇,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和價值感,這樣的個人選擇,其實無可厚非。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引入更具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教學形式,具備高眼界和視野的博士如果能給學生們帶來思維的啟蒙、科研范式的培養,不失為我國教育的一大幸事。整體而言,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廣泛,不過北上廣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

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簽三方就業單位所在省(區、市)分布相比于2021年,本科生留京的比例大幅提高,從16.1%升至25.4%。而上海則從「夢中情城」22.6%跌落到16.7%,廣東也從18.3%降到了12.4%。此外,碩士畢業生留京率也有小幅提升,從去年的38.4%增加到41.2%。上海從16.4%小跌至15.5%,廣東從18.3%變成17.3%。博士生的留京率為54.9%,依然穩定在半數以上,只不過相比于2021年的55.9%有所減少。上海廣東則都有增長,分別是9.7%、8.9%,對比去年的7.8%、7.7%。

清華大學2021屆畢業生簽三方就業單位所在省(區、市)分布對比這兩年的數據可以發現,碩士生和博士生都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卷」,而本科生則更傾向于出走北上廣。
- 本科畢業生(北上廣):57%(2021年)——54.5%(2022年)
- 碩士畢業生(北上廣):69.8%(2021年)——74%(2022年)
- 博士畢業生(北上廣):71.4%(2021年)——73.5%(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