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八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上,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出席會議并講話。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黨組書記李靜海作全委會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過去一年的工作,并對2021年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會議指出,自然科學基金委2020年科學實施項目評審資助,共接收2364個依托單位28.11萬項申請,擇優資助1507個依托單位的各類項目4.57萬項,資助金額283.03億元。
報告還指出,2021自然科學基金委推動科學基金資助布局改革,將現有9個科學部整合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生命與醫學、交叉融合”四個板塊。其中,基礎科學板塊主要由數學、力學、天文、物理、化學、地學等組成;技術科學板塊主要由信息、工程、材料等組成;生命與醫學板塊主要由生物學、醫學、農業科學等組成;交叉融合板塊主要由交叉、管理等組成。
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再次強調了“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A研究在國家創新全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3月8日,王志剛曾在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上表示,明確把基礎研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研發投入比重到8%。
科技部部長:明確把基礎研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研發投入比重到8%;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從事研究
基礎科學板塊主要由“數學、力學、天文、物理、化學、地學”等組成,著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科學發展,貢獻人類知識體系,為各領域前沿技術創新培育先發優勢。
技術科學板塊主要由“信息、工程、材料”等組成,著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經濟主戰場,加強前沿技術基礎研究,解決需求背后的核心科學問題,提供重要技術源頭供給,強化技術科學的知識基礎并形成技術科學體系。
生命與醫學板塊主要由“生物學、醫學、農業科學”等組成,著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在不斷認識生命本質的同時,加強臨床醫學和農業科學基礎研究,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交叉融合板塊主要由“交叉、管理”等組成。交叉以重大交叉科學問題為導向,探索新的科學研究范式和支持交叉研究的新機制,培育新興交叉領域的重大原創突破,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拓展共性知識和原理。
李靜海表示,下一步,將在組織運行層面,搭建板塊的基本框架,逐步探索符合板塊特色的議事方式和決策程序,進一步統籌推進板塊內和板塊間的學科布局優化整合的方式和路徑;在專家咨詢方面,組建板塊咨詢委員會,探索定期咨詢機制;在評審管理方面,探索適合不同學科領域資助管理特征的項目立項、評審和管理機制。
李靜海最后表示,2021年,自然科學基金委將繼續全面深化科學基金系統性改革。具體包含以下7項措施:
一是繼續擴大基于四類科學問題屬性的分類評審試點范圍,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凝練和解決科學問題,提升科研選題質量。
二是穩妥推進“負責任、講信譽、計貢獻”評審機制改革,提升項目評審質量。
三是繼續實施原創探索計劃項目,推進實施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世界科學前沿的科學問題凝練機制和重大類型項目立項機制,加強科學問題凝練和重點領域前沿部署。加快形成交叉科學部運行機制,優化構建交叉研究的資助管理機制。
四是推進人才資助體系升級,強化對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實施分層次的優秀外國學者資助體系。
五是加強與行業部門開展聯合資助工作,穩步擴大區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范圍,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落實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的稅收優惠政策。
六是優化項目與資金管理,繼續全面實施無紙化申請,進一步簡化申請材料管理要求,將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納入“包干制”試點范圍,持續開展年度績效評價,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
七是推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修訂工作,持續完善科學基金規章制度。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