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名博士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最高年薪達201萬元,引起網友關注。
8月8日,又一位博士畢業生劉大一恒入選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劉大一恒入選西南地區首位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第一檔的學生,畢業起薪為200萬元。
這位本碩博均就讀于川大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的“川三甲”,在研究生階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10篇論文,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如TASLP、ACL等錄用和發表7篇論文、也曾擔任多個期刊會議審稿人,如CCF-B類期刊TNNLS等、成為2019年Natural Question全球長期公開競賽冠軍、獲得十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競賽獎項……
生活中的劉大一恒 圖源:四川大學
這次參選“天才少年計劃”,是華為公司主動向劉大一恒伸出的橄欖枝。在旁人看來如同“過五關、斬六將”的選拔和面試,對劉大一恒而言,更像是對自己多年學習研究的總結和展示。最觸動劉大一恒的是最終環節的面試,在與公司高管的交流中,他感受到華為公司對高精尖技術和人才的看重,以及致力科研的情懷,認為自己找到了未來的舞臺。劉大一恒坦言,比起被大家關注的高薪,更讓他興奮的是這個機會能夠讓自己的所學所知轉化為理論應用,創造出更精尖技術的可能。
畢業后,他將加入華為核心研發團隊-云語音語義創新LAB,由NLP技術領軍專家親自擔任導師,參與NLP技術探索與突破。這份被旁人視為“奇跡”的殊榮和幸運,在劉大一恒看來,卻是一個水道渠成的過程。
天才少年也被多次拒稿
劉大一恒是四川自貢人,高考前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提前獲得了四川大學和重慶大學的高考加分,2012年進入四川大學。從本科到博士,每個假期,對劉大一恒而言,都是為自己“充電”的好時光。早在本科階段,他便習慣了放棄寒暑假的休憩,轉頭扎入自習室和機房內,為ACM程序設計競賽等一場場學科競賽訓練、備戰。
在不分日夜的鉆研中,冰冷的代碼程序在劉大一恒眼中也逐漸變得“可愛”起來,他對于專業的興趣也日益濃厚。這一切讓劉大一恒決定沿著計算機這條路一直走下去——2015年,他以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四川大學本碩博連讀的保送機會,開啟了新一段旅程。
劉大一恒與導師呂建成教授
剛進行學術論文寫作的時候,劉大一恒缺乏經驗與歷練,寫好的論文被一次次拒稿。后來,在導師呂建成教授和朋友的鼓勵下,他收拾好心情,一遍遍修改打磨自己的論文。
一次、兩次、三次……做實驗、寫論文、投稿……論文投出去一次,又被退回一次……到后來,劉大一恒漸漸習慣了這樣的流程。他逐漸明白,失敗是科研的常態,而自己要做的,是面對和再嘗試,將失敗轉化為動力。
直到博士一年級時,劉大一恒一篇發表在ACL 2019上的論文,直接實現了川大在讀研究生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會議ACL(編注:計算語言學學會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上零的突破,為他的科研旅途開啟了嶄新的征程。
海外求學時直接睡在辦公室
2017年,在導師的支持和幫助下,劉大一恒遠赴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學習交流。陌生的環境和高強度的學習讓初到海外的他有些不適,但幾周后,一流的學術機構的研究氛圍和世界前沿課題如同雨露般沖走緊張感,灌溉著他不斷滋生的求知欲。到后來,他常常一和同學交流便忘了時間,在實驗室淺淺一眠,只等第二天新的討論和實驗。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的劉大一恒
半年后,劉大一恒依依不舍地結束了交流,一路的所見所感像種子落入心間,催生出更多的期待。
不久后,機會再次降臨——榮獲唐立新獎學金的他在同學的邀請下前往微軟亞洲研究院開始實習。劉大一恒萬分珍惜這次機會,研究成了他唯一想做的事。除了睡覺,他把所有時間留給了實驗室,甚至有時為了實驗,直接睡在辦公大樓。
經驗訪談與科研之路
在去年年底,劉大一恒被評選為川大計算機學院的“學術之星”之一,他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
1.在閱讀外文文獻方面有沒有什么技巧呢?
記得剛讀研的時候,我對讀英文文獻非常不適應,感覺這可能是我做科研最大的障礙。后來強迫自己讀英文文獻,到現在我幾乎可以幾分鐘看完一篇文章。我的經驗是剛開始讀文章,不要太糾結文章的細枝末節或者某些生僻的單詞或者語法,主要看這篇文章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數據上做了什么實驗。
然后養成一個多讀論文的習慣,論文看到后面都是越看越快的。基本的一個要求就是至少要看100篇自己領域的文章。至于怎么找外國文獻,我主要會定期去看AI領域每年各個頂會接收的文章列表,把和自己方向相關的和感興趣的文章整理下來看,也會經常在arxiv上找一些最新的文章,讀文章的時候也可以把相關的引用和被引用文獻都看看。
2.在科研和寫論文上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呢?
做科研的話我覺得剛開始找到一個方向就一定要堅持去做,這也是我的導師最開始教給我的。一個比較大的感觸就是“沒有什么方向是不能做的,也沒有什么方向是可以輕松做出來的”。當你確定了一個方向,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順利發文章和畢業也是一定可以的。而不管你做什么方向,發文章都一定不會很輕松,因為你能輕易想到的idea別人也早就想到了。因此堅持和積淀是很重要的,不要遇到一點困難就輕易換方向,也許你再堅持一下,就有成果。
其次就是多思考多實踐,計算機類一般來說還是實驗性的學科而不是純理論的學科,因此實驗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學可能看了很多論文,但是卻很少動手去復現,沒過幾天看的內容可能就忘了。只有去親自動手做了實驗,才會加深你的印象和理解。要知道很多問題都是在實驗過程中才能找到的,回想起來我的很多篇論文的idea都是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當前方法的問題,進而想到解決辦法才做出來的。
最后,從論文的角度來說,我認為論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如何去找新問題需要我們有一個比較廣的視野,對老方法也要有很好的積累。第二是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這種時候就需要我們對該問題有一個較為深入的理解,要了解國內外學者們在該問題的最新進展,舍得花大量的時間去做實驗,不斷試錯,也可以結合其他領域的技術,最后取得一個好的效果。第三種是類似rethinking或者探索分析的文章,是對已知的方法或框架進行再思考再探索,也是需要多做實驗多思考,通過統計和可視化手段去觀察現有的方法有什么不足,靈感往往也是來自于實驗。第四種就是survey和總結類的文章,這個就需要對某個領域從傳統到最新的方法有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對讀論文的要求會多一些,對實驗的要求相對會少一些。
至于論文寫作,我認為學術論文講究的是簡潔、清晰、突出重點。寫文章最重要的是邏輯性,前一句話和后一句話的前后邏輯,上一段和下一段要表達什么內容,前后邏輯關系是什么都很重要。建議在寫論文前先把邏輯梳理清楚,盡量不要有廢話和邏輯不連貫的情況,可以多參考同領域頂會和頂刊的論文寫作。至于英文寫作,現在有了百度、有道、google等效果很好的翻譯系統,也有grammarly等語法修改軟件,因此在語言層面來說寫英文文獻不會太難,寫完之后可以多給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看看,不斷潤色。
3.如何權衡科研和生活?
這個因人而異,我個人花在科研的時間其實并不算特別多。根據我的觀察,有些同學可能會花大量的時間呆在實驗室,但是效率不一定很高。我比較喜歡勞逸結合,定期會玩玩游戲看看動漫比賽放松放松,有時候壓力大或者感覺特別疲憊也會去吃點好吃的看看電影放松下自己,這樣才會讓我在接下來的時間保持一個比較高效的學習狀態。當然,在讀研期間,科研還是最重要的,要有自己的計劃和有意識地控制進度,不要在最需要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