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國家碰到困難的時候,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梁。受到斷供的時候,任正非先生仍然表達了開放合作的氣度。中國科技界要向華為學習。”
5月25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在大會主旨演講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為華為點贊。
擁有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120名化學家和6萬多名工程師,每年的研發投入達到1300億元,相當于整個中國科學院的體量——華為對于基礎研究的重視,令陳竺印象深刻。
陳竺說,基礎研究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在科技發展中要高度重視基礎研究。
當下,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增量是明顯的,但其占科技投入的總比值只有5.7%,而在一般發達國家,這一占比都在15%~25%。
“基礎研究現在需要多元投入,既需要政府投入,更需要企業投入。”陳竺說,華為的研發投入一年將近200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研究投入。
在華為遭遇“斷供”危機時,任正非表現出的開放合作氣度,同樣讓陳竺為其點贊。
陳竺說,科學沒有國界,科學是和平的語言。“防控科技風險,這是一道逾不過去的坎,但我們還是要堅持多邊合作的原則,既要寬松,又要監管到位,科學誠信體系建設、行業自律、行業準則這是非常重要的。”
陳竺認為,面對全球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挑戰,各國必須攜起手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中國加大國際合作的決心不變,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科技公共產品的努力也不會減少。
“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第一原動力,中國目前的研發投入已經穩居全球第二。未來,中國將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科技公共產品。”陳竺表示。
“創新型國家有一個重要指標,即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要達到60%。”陳竺介紹說,我國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去年已達到58.5%,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有望基本實現。
他同時強調,國際科學技術發展正在醞釀新的革命,中國要從科技大國邁入科技強國行列,只有依靠自主創新創造,舍得投入,發展更加自主完整同時也更加開放的科學理論研究體系,以及具有戰略性、通用性的基礎技術供給體系,要加強各個領域的轉化研究。
“科技創新必須依靠持續不斷的制度創新來釋放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基礎,建立新時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是關鍵。”陳竺說。
為此,陳竺認為,需要更加完善分類評價體系,如科研論文的引用率、國際同行認可度、造福民眾的獲得感,這些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都需要強調的。
他尤其提到,再也不能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體系,但是作為一個研發機構來說,高水平論文還是需要作為一個衡量指標的。
注:版權歸作者享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聯系小編刪除。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