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高強度和高塑性的先進結構材料對于實現減重、節能減排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傳統的材料設計方法往往在提高強度的同時損耗塑性,難以實現兩者兼得。近年來,為了改善強度和塑性無法權衡的問題,雙相結構設計在材料開發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雙相設計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兩相中軟相良好的變形能力提供塑性。軟相首先發生變形,當軟相變形到一定程度后,迫使硬相依靠界面強化提高強度。這種傳統的雙相材料當硬相強度遠高于軟相時,裂紋極易在雙相界面處萌生,損害材料塑性。
哈爾濱工程大學張中武教授團隊為解決上述問題,創新性地提出了一條反常規的設計方法,發明了具有框架結構的時效馬氏體-奧氏體雙相鋼。該方法利用雙相鋼中的硬相即時效馬氏體控制塑性變形并構成顯微框架結構,軟相奧氏體被包裹在馬氏體形成的框架中。相關研究以題為“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 novel austenite-martensite dual phase steel”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上,第一作者為許松松博士,這也是許松松博士在該刊上發表的第二篇論文。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49641919306448
該方法的實現方式是通過巧妙的成分和工藝設計形成含銅馬氏體和奧氏體雙相鋼。利用Cu在奧氏體中具有較高的固溶度而在馬氏體中固溶度低的特點,通過簡單的時效處理,在馬氏體中形成大量細小彌散的富銅和NiAl納米相,而進一步大幅度提高硬相馬氏體的強度,使高強度馬氏體形成顯微框架結構控制屈服點而大幅提高雙相鋼的強度。
更重要的是,時效強化后硬相馬氏體可以通過其晶粒間同步變形和轉動首先充分釋放本身的塑性,隨后馬氏體和奧氏體雙相間動態應力應變配分誘導雙相協同變形,并觸發奧氏體的奧氏體相的相變誘導塑性(TRIP)效應,形成加工硬化平衡區進一步貢獻塑性。同時,雙相協同變形和動態應力應變配分有效抑制了界面處應力集中,延遲了裂紋的萌生。從而實現了通過簡單的馬氏體時效提高硬相強度形成顯微框架的方法使鋼的強度和塑性成倍協同提高。
本方法不僅實現了在馬氏體-奧氏體雙相鋼中通過簡單的時效處理提高硬相而使強度和塑性同時成倍提高,也可能為新型雙相合金的設計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本研究中顯微框架結構的確定以及雙相協同變形機制的闡釋得益于我國原位中子衍射技術的發展。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綿陽反應堆原位中子衍射技術為探究新型雙相鋼強韌化機制提供了技術保障。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黑龍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圖一雙相鋼在時效前(a)與時效后(b)的顯微結構表征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雙相鋼主要由馬氏體和奧氏體組成,時效處理后由于形成部分逆變奧氏體使奧氏體體積含量略有增加

圖二雙相鋼的(a)顯微硬度表征,以及(b-f)雙相中納米相三維原子探針表征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時效處理后在馬氏體中析出大量的富銅和NiAl納米相,時效后馬氏體相的硬度大幅提升。時效后在奧氏體中無納米相析出,奧氏體的硬度也不隨時效處理而變化。

圖三新型雙相鋼的(a)工程應力-應變曲線以及(b)其與其它合金性能對比圖。時效處理后強度和塑性都大幅提高。

圖四雙相鋼時效強化前(a)原位中子衍射測試晶格應變-應力圖和(b)附有加工硬化率的真應力應變曲線

圖五 雙相鋼(a)時效后原位中子衍射表征晶格應變-應力變化圖,(b)歸一化后衍射強度和(c)半峰寬隨著應力變化圖,(b)附有加工硬化率的真應力應變曲線以及(e)其拉伸變形后奧氏體的KAM圖。從圖可以看出,馬氏體在材料屈服后首先變形釋放塑性,隨后雙相協同變形并結合奧氏體TRIP效應,形成加工硬化平衡區,進一步提高塑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