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xxx系Al-Mg-Si合金由于具有中高強度、低質量等優點,在汽車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人工時效過程中,強度的提高與析出物的結構、形狀、取向、尺寸和數密度有很大關系。Al-Mg-Si合金的一般時效析出順序為:過飽和固溶體→原子團簇→GP區→β''→β',U1,U2,B'→β,Si。而B'是發生在過時效階段的板條狀的亞穩型沉淀。自2000年B'被發現以來,其詳細的原子結構從未被實驗證實過。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系統的確定了B'的晶格結構、并進行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分析了B'沉淀物最可行的原子結構以及B'析出物與Al基體之間的界面關系,為完全理解Al-Mg-Si(-Cu)合金析出順序和合金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基礎。相關論文以題為“Atomic scaleinvestig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interfaces of the B' precipitate inAl-Mg-Si alloys”于2月15日發表在金屬材料頂級刊物 Acta Materialia。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19.11.059
在這項工作中,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在80 kV的低損傷電壓和200 kV的精心控制的低損傷條件下,利用HAADF-STEM和EDX元素圖譜確定了B'的晶體結構。研究者發現B'是時效過程Al-Mg-Si合金中常見的一種亞穩態析出物,由于其晶格參數的相似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Al-Mg-Si-Cu合金中Q析出物的變體。然而,發現B'是一個六邊形晶胞,空間群為,晶格參數a=10.3(1),c=4.05,Al3Mg9Si8模型。并且用50%的Si原子和50%的空位推測了B'中與Q結構中的Cu位相似的M位。另外還發現Al3Mg9Si8具有最低的形成焓和最小的晶格失配,且沿[0001]生長方向與Al基體的晶格失配最小。
圖1. 時效250℃/3h的Al-Mg-Si合金中B',U1和U2析出相的透射電鏡觀察
圖2. 時效250℃/3h的Al-Mg-Si合金中B'析出物的HAADF-STEM圖像和EDX圖(在80 kV時獲得)
圖3.200kV時獲得的原子分辨率HAADF圖像和EDX元素圖
圖4. B'相晶體結構模型(基于實驗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建立)
圖5. B'/Q’析出物與Al基體之間的界面。
圖6. B'和缺陷結構之間的結構差異。
圖7. 不同B'沉淀的GPA結果
這項研究不僅確定了B'晶體結構,而且還通過密度泛函計算,發現M位由50%Si和50%空位占據的模型Al3Mg9Si8是最合理的,同時也很好地解釋了HAADF-STEM和EDX的結果。并且發現它與Al基體在[0001]B'方向的生成焓最低,晶格失配最小。因此,Al3Mg9Si8模型被改進為一種新的化學計量基態,取代了以前的模型Al3Mg9Si7。發現Al和Mg位稍有混合,這改變了Mg/Si比。另外還確定了B'與Al的取向關系、B'析出物的缺陷結構以及首次為U1→U2→B'的轉變提供了原子分辨證據等。
該項研究更正了傳統人們對6xxx系Al-Mg-Si合金時效析出序列的認知,為更多研究者今后更精準的時效分析提供了指導,加快了該合金更廣泛的在汽車等其它領域的應用。
6xxx系Al-Mg-Si合金由于具有中高強度、低質量等優點,在汽車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人工時效過程中,強度的提高與析出物的結構、形狀、取向、尺寸和數密度有很大關系。Al-Mg-Si合金的一般時效析出順序為:過飽和固溶體→原子團簇→GP區→β''→β',U1,U2,B'→β,Si。而B'是發生在過時效階段的板條狀的亞穩型沉淀。自2000年B'被發現以來,其詳細的原子結構從未被實驗證實過。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系統的確定了B'的晶格結構、并進行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分析了B'沉淀物最可行的原子結構以及B'析出物與Al基體之間的界面關系,為完全理解Al-Mg-Si(-Cu)合金析出順序和合金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基礎。相關論文以題為“Atomic scaleinvestig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interfaces of the B' precipitate inAl-Mg-Si alloys”于2月15日發表在金屬材料頂級刊物 Acta Materialia。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19.11.059
在這項工作中,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在80 kV的低損傷電壓和200 kV的精心控制的低損傷條件下,利用HAADF-STEM和EDX元素圖譜確定了B'的晶體結構。研究者發現B'是時效過程Al-Mg-Si合金中常見的一種亞穩態析出物,由于其晶格參數的相似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Al-Mg-Si-Cu合金中Q析出物的變體。然而,發現B'是一個六邊形晶胞,空間群為,晶格參數a=10.3(1),c=4.05,Al3Mg9Si8模型。并且用50%的Si原子和50%的空位推測了B'中與Q結構中的Cu位相似的M位。另外還發現Al3Mg9Si8具有最低的形成焓和最小的晶格失配,且沿[0001]生長方向與Al基體的晶格失配最小。
圖1. 時效250℃/3h的Al-Mg-Si合金中B',U1和U2析出相的透射電鏡觀察
圖2. 時效250℃/3h的Al-Mg-Si合金中B'析出物的HAADF-STEM圖像和EDX圖(在80 kV時獲得)
圖3.200kV時獲得的原子分辨率HAADF圖像和EDX元素圖
圖4. B'相晶體結構模型(基于實驗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建立)
圖5. B'/Q’析出物與Al基體之間的界面。
圖6. B'和缺陷結構之間的結構差異。
圖7. 不同B'沉淀的GPA結果
這項研究不僅確定了B'晶體結構,而且還通過密度泛函計算,發現M位由50%Si和50%空位占據的模型Al3Mg9Si8是最合理的,同時也很好地解釋了HAADF-STEM和EDX的結果。并且發現它與Al基體在[0001]B'方向的生成焓最低,晶格失配最小。因此,Al3Mg9Si8模型被改進為一種新的化學計量基態,取代了以前的模型Al3Mg9Si7。發現Al和Mg位稍有混合,這改變了Mg/Si比。另外還確定了B'與Al的取向關系、B'析出物的缺陷結構以及首次為U1→U2→B'的轉變提供了原子分辨證據等。
該項研究更正了傳統人們對6xxx系Al-Mg-Si合金時效析出序列的認知,為更多研究者今后更精準的時效分析提供了指導,加快了該合金更廣泛的在汽車等其它領域的應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