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發力“雙一流”,這些高校百萬重獎一線教師
    2019-09-16 09:20:21 作者:本網整理 來源:青塔 分享至:

    9月10日,南開大學頒發學校的首屆教育教學獎。南開大學教師葉嘉瑩、顧沛獲得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各獲獎金100萬元人民幣。


    前不久,從教33年的南京林業大學蔣松華老師在沒寫過一篇“達標”論文,終于評上教授職稱,受到廣泛熱議。


    其實,近年來關于重獎一線教師、改革職稱評定方式的新聞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受到國家以及各部委力推 “破四唯”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也紛紛呼應大學回歸教育本質、重視教學,進行內涵式的“雙一流”建設。


    ▎國家政策支持,這些高校在行動


    近年來,國家接連出臺關于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的文件,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辦、國辦《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教育部、人社部《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等,均明確提出,改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標準。


    其實,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各大高校也在積極行動,如南開大學剛剛設立的教育教學獎,評選出了包括首屆教育教學獎終身成就獎2人、杰出貢獻獎10人、青年教師獎10人,終身成就獎獲獎教師每人獎勵100萬元,杰出貢獻獎和青年教師獎分別每人獎勵20萬元和10萬元。


    1.jpg

     

    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對教學型教師評定職稱做出了規定,從教33年的南京林業大學蔣松華老師在沒寫過一篇“達標”論文,終于評上教授職稱。


    同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過為期一年的評選,最終確定了10位教師榮獲首屆“金牌教師”獎。西農的金牌教師獎并不一般,據文件顯示,獲教學卓越獎每人一次性獎勵30萬元;教學新秀獎,每人一次性獎勵10萬元,同時,獲教學卓越獎的老師,副教授可直聘為教授。


    2.jpg

     

    近年來,全國高校重獎教學一線優秀老師已成常態。2018年,南京財經大學首設教學名師獎,獎勵學校3位一線教師成功,每人各獲10萬元教學獎勵。同時,蘇州大學也首次設立“高尚師德”獎教金,以表彰具有高尚師德、潛心教書育人的教師代表。


    今年1月,四川大學首次評選出“卓越教學獎”特等獎,從教41年的石堅教授獲得了100萬的最高獎金;而浙江大學自2011起,每年教師節都會評選出一名教師獲得100萬的“永平杰出教學貢獻獎”。


    3.jpg

     

    但是事實上,高校中教師的職稱評定、獎勵和榮譽還是以論文、科研項目為主,每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查詢、討論的火爆情況,可見一斑。 


    ▎重科研輕教學,情況依然嚴峻


    近年來國際間的競爭,尤其是科技創新方面的競爭加劇,使得我國在科學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也間接影響高校對科研型教師的重視。其中,教學型和科研型教師在個人榮譽、獎項、項目支撐等方面都有較大差異。


    4.jpg

     

    在榮譽方面,科研型教師有兩院院士、長江、杰青、萬人計劃、國家優青、省部級、校級等榮譽稱號,而教學型教師國家層面僅有國家級教學名師、萬人計劃的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等,以及省級、校級的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相比于科研型教師來說,教學型教師的榮譽稱號體系不完備且數量較少。


    在獲得獎項方面,科研型教師有更多的優勢,有國家層面的國家三大獎、部級的教育部科技獎、各個省份的獎項等;而教學型教師在國家、省級教學成果獎,寶鋼教育獎以及永平獎、卓越教學獎等知名校級獎勵,且獎勵金額上較少,除了浙江大學的永平獎和四川大學的卓越教學獎,一般的教學獎為幾十萬。而在項目支持方面,教學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差距更是明顯,科研型教師有各種類型項目支持科學研究,有關教學類的項目較少,完全不能滿足教學型教師的課程改革研究。


    更不用說教學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在職稱、待遇等個人發展方面的差距,這就導致了真正從事教學的教師數量較少,從事科研的教師數量激增。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但是,對于真正從事教學而放棄科研的老師來說,他們更享受教學的過程,更看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這方面各個大學紛紛涌現出了杰出的代表,有浙大永平獎杰出貢獻獎的翁愷、南京林業大學的從教30年從未評過職稱的蔣松華教授、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的鄧俊輝老師等等。


    5.jpg

     

    浙江大學的蘇德礦從教30余年,學生們口中的 “礦哥”如今變成了“礦爺”。不僅僅是因為黑絲變白發,一聲“礦爺”,更是代表著年輕學生們對他的愛戴。因為授課有方,常用段子將高深的數學理論講得通俗易懂,所以不僅課堂總是人滿為患,微博也成了他答疑的第二課堂,粉絲16萬,發布或轉發微博47000多條,直播平臺粉絲20萬,一年下來直播平臺累計觀看人數100萬人。有學生說因為“礦爺”愛上了高數。而“礦爺”說:課內課外,都是人生。


    6.jpg

     

    從教36年的華中科技大學教師楊漢文,已經30年沒評過職稱了。在今年8月初確診患肺癌之后,在病床上說的一句“教師只要把學生教好就行了”,引發熱議。


    正如一位教學專長的老師所說,我就喜歡教學,就喜歡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學生,這個過程讓我很快樂,這種發自內心的自我滿意感會讓我忽視一些其他的誘惑,所以我愿意在教學上花心思。


    也許正是這種內心的滿足感讓這些教學型教師們能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在三尺講臺上,熱愛學生,熱愛教學。


    ▎教學與科研,孰輕孰重?


    那么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究竟是什么,是不是非此即彼呢?目前關于教師類型的討論也十分激烈,有人贊同教學和科研分離,從事自己擅長的方面;但也有人更傾向于科研和教學是相互促進,不能分離的。


    事實上,不應該糾結與兩者的關系,只要是有利于教學的手段都可以利用,反之亦然。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招聘的門檻越來越高,進入高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博士學歷,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以及海外經歷等,直接影響了國內高校教師的格局。這些高校老師都擁有非常豐富的科研經歷,無論是否從事教學專長的工作,都無法脫離科研的影響,很有可能科研會助力講課水平的提高。


    其實,這涉及到了高校教師的職稱改革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高校職稱改革需要做的并不是通過獎勵改變一部分人的經濟環境,而是要在分類的基礎上,更加科學、精準評價,充分調動各類教師的積極性,使教師能專心于自己的工作崗位。


    對從事教學專長還是科研專長的教師來說,無非是個人選擇,但是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在各自的領域內從事自己擅長的,共同促進國內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才是關鍵。


    “現在是談認識的時候,也是需要形成共識的時候,更是采取行動的時候。”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如是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夜夜久久久精品不卡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青青青视频香蕉观看视频 |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