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篇
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基本概念
說起材料,似乎挺復雜的,其實不盡然。大家肯定都聽說過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這很通俗、又很清楚的表明了人類歷史發展與材料的關系。到今天,全球材料結構中仍然有有大約一半是鋼鐵或其合金,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現在仍然處于鐵器時代。
一種用于結構的好材料,一般應具有較大的強度,或者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相對較小,或者重量較輕。而有時候,我們要求材料必須同時具備強度高、變形小和重量低這三種特性。因此,材料科學領域提出了比強度和比模量的概念。
比強度(specific strength)是材料的強度(斷開時單位面積所受的力)除以其密度。又被稱為強度-重量比。比強度高,簡單的說,就是材料又要結實,又要輕。
舉個例子來說,比普通鋼強度高7倍的合金鋼,夠結實??墒翘?。要用合金鋼增加結構強度,就必須同時增加重量,這對需要高速運動的物體,意義就不大了。因此我們說,合金鋼的比強度還是不夠高。
比模量(specific modulus)是材料的模量(在受力狀態下的應力與應變之比)除以其密度,又稱勁度-質量比。比模量高,簡單的說,就是材料又要變形小,又要輕。
各種工程材料,比如木材、鋁、鋼,它們的比強度差別很大,但比模量其實都差不多,僅僅從比模量角度,他們之間相互替代的意義也并不大。
強度高、變形小、重量低,什么地方會用到這樣的材料呢?
對了,就是航空和航天工業。飛行器的運動速度高,過載大,對材料強度和變形有嚴格要求。而且,商用飛機每減重一公斤,一年就能節約3000美元的燃料。遠程火箭、太空飛船每減重一公斤,就能節約10,000美元的燃料。能夠減少重量,就能夠增加有效載荷,降低飛行成本。因此高速飛行領域對材料重量是很敏感的。
當然,大家可以聯想到,航空航天領域的材料,還需要一個特質,就是耐高溫。
有朋友說:那鈦合金呢?沒錯,鈦合金確實比鋼鐵更加符合飛行器的要求。但問題是鈦資源很少,開采、提煉和加工又很麻煩,因此鈦合金的價格相當昂貴。這部分的限制了鈦的大規模商用,甚至是大規模軍用。對于鈦合金,兵器迷將來另有專貼分析,這里就不贅述了。
強度高、變形小、重量低、耐高溫、不太貴。這五個要求像是密集的交叉火力,把絕大部分已知材料封殺殆盡。就在這個時候,咱們故事的主角,碳纖維復合材料,終于登場了。
碳纖維,指碳的重量占90%以上的纖維狀碳材料。碳纖維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基體復合,制成的材料,就是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
碳纖維布的編織紋理
碳纖維復材中最重要的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其比強度、比模量綜合指標,在現有結構材料中是最高的。其比模量比鋼和鋁合金高5倍,比強度要高3倍。而碳纖維的比重,一般在1.6左右,是鋁的二分之一,鋼的五分之一。碳在各種溶劑中不溶解,在隔絕空氣的惰性環境中(常壓下),在高溫時也不會熔融,而且是在2000攝氏度以上唯一強度不下降的已知材料。只有在10Mpa壓力和3000K以上高溫條件下,才不經液相直接升華。在密度、剛度、重量、疲勞特性等有嚴格要求的領域,在要求高溫、化學穩定性高的場合,CFRP都具有很高的優勢。
東西是好東西。可在現代化學工業誕生之前,人們卻一直以為,碳產品的脆性非常大,碳纖維也很難做出來。就是好不容易做出來了,力學性能又極差。因此并沒有認識到這是個寶貝。碳纖維的利用,可以追溯到1880年,那個以發明燈泡而著名的愛迪生,申請專利,提出利用碳纖維作為電燈的燈絲,后來因為鎢絲的替代而不了了之。此后關于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發,在很長時間處于停滯狀態。直至二戰之后,美國和日本為主的研發工作陸續獲得突破,才終于迎來了碳纖維的春天。
1950年,美國Wright-Patterson空軍基地開始研究用人造絲制造碳纖維,并得到了力學性能優良的碳纖維。1967年,美國Uninon Carbide公司已經能夠供應彈性模量為2.8-3.5×106公斤/厘米2的石墨紗。1969年,日本東麗公司研制成功特殊的聚丙烯腈共聚PAN纖維,并結合Uninon Carbide公司的碳化技術,生產出了比強度和比模量都很高的碳纖維。此后至今,東麗公司一直是首屈一指的高性能碳纖維供應商,產量居世界首位。其與日本東邦和三菱人造絲三家日本公司,生產世界70%以上的軍用碳纖維,代表著當今高性能碳纖維的最高水平。而以Akzo和Zoltek為代表的美國公司,則把持著低端碳纖維市場的主要份額。
東麗公司的碳纖維產品
對了。在此,順便解釋一個有朋友問過兵器迷的問題,就是大家經常聽說的T300,T800這些碳纖維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以日本東麗公司TORYA的首字母命名的碳纖維原絲的品級。
東麗公司碳纖維品級性能表
補充一句:在理論上,碳纖維的抗拉強度可能達到180Gpa,實驗室碳纖維最高抗拉強度已達到9.03Gpa,未來有可能做到20Gpa。
兵器迷嘆口氣,日本在高性能碳纖維和其他諸多領域,能夠在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市場占有和行業標準這四方面獨占鰲頭,成為一個行業的領導者。而放眼望去,中國,能夠做到如此地步的,又有幾何?軍工領域尚在追趕,暫且不談;就是民用領域,除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這個GDP規模第二的國家在行業領先方面似乎也是寥若星辰。大而無當,大而不強,實積弊已久,國人自強自精之路,尚在漫漫。
書歸正傳。
碳纖維的應用,其實可以分為兩個大的分支。即高端軍用領域的小絲束碳纖維和低端民用領域的大絲束碳纖維。
對不住了,材料領域的術語就是多,兵器迷一樣撓頭。呵呵,各位耐心點看吧。
碳纖維的絲束以K表示,1K表示一個絲束含1000根碳纖維,3K就是3000根。一般來講,24K以下為小絲束(small tow),24K以上的為大絲束(large tow)。
詳情請點擊鏈接:干貨!一篇文章讀懂: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淺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