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被稱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運營。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創造了沉管隧道“最長、最大跨徑、最大埋深、最大體量”的世界紀錄,涵蓋了當今世界島隧橋多項尖端科技,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梳理發現,化工行業在這座宏偉的“超級工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高性能環氧涂層鋼筋
對特定的海泥環境,我們先后從涂層的抗滲透性、耐陰極剝離性等著手研制新型涂料,解決涂層的耐久性問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耐久性防護與工程化課題組負責人李京研究員表示,他們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環氧涂層鋼筋,并參與大橋基礎的防腐涂裝施工,保障了港珠澳大橋120年耐久性設計要求,打破了國內大橋的”百年慣例“。
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干法紡絲
吊裝纜繩原材料僅發絲1/10粗,卻比鋼索還強。
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橋面吊裝。其吊裝合龍等施工中所用的高性能吊裝纜繩,是中國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耗時10多年才研發成功的。
它的專業全稱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干法紡絲’,非常細,大概只有頭發絲的1/10粗,但做成纜繩后比鋼索強度還高,而且非常柔軟,防彈衣、防切割手套、降落傘、海洋纜繩等很多產品都用它,現在市場供不應求。”南京化工研究院負責研發該材料的高級工程師孔凡敏介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是世界三大高新材料之一,以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及民用領域。
3、世界最大橡膠隔震支座護身
從中國南車最新獲悉,其研制的長、寬均為1.77米的世界上最大橡膠隔震支座問世,并將在國內最大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上應用,為其安裝“定海神針”。該產品將有效抵御臺風、地震、海嘯等災害或人為事故對大橋的沖擊。
據研發此產品的中國南車旗下的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紹,橡膠隔震支座廣泛應用于房屋、公路、橋梁等建筑物上。其中最為關鍵的技術就是位于橋梁支座中間的橡膠技術,被譽為橋梁支座的“心臟”。橡膠的阻尼越大,消耗能量的能力越強,一般可降低地震烈度0.5-2度。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在試驗中可吸收、消耗40%以上的振動能量。
針對港珠澳大橋跨度大、地勢復雜的特殊工況,南車時代新材采用獨特的橡膠配方工藝和檢測技術,研制出長1.77米、寬1.77米的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該支座承載力約3000噸,可為港珠澳大橋抵抗16級臺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安裝“定海神針”。
4、高韌薄層瀝青罩面技術
在大橋主體安裝中,鋼箱梁橋面鋪裝代表橋梁建設“面子”工程,它提供車輛行駛的舒適安全。“我們摒棄了價格高昂的進口環氧瀝青材料橋面鋪裝技術,選擇了英國澆注式瀝青鋪裝方案。”華南理工大學張肖寧教授說,“但該方案施工效率低,按照此方案,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鋪裝工程。”他們創新性地提出GMA施工方案,將施工效率提高10倍,半年內完成工程。并建成國內外首個能夠滿足力學相似的橋梁截斷足尺模型。
5、聚羧酸減水劑產品
院士牽頭,百余次性能實驗讓混凝土更耐久。
在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人工島等工程中,蘇博特公司的聚羧酸減水劑產品為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穩定提供保障。
掐指一算,蘇博特公司繆昌文院士領航的技術支持與服務團隊,為港珠澳大橋建設默默奉獻了7年,期間開展了數十次專項研討,百余次性能比對和檢測實驗。
據介紹,蘇博特在根據工程實際情況設計定制化產品的同時,還配合港珠澳大橋施工單位全程提供技術服務與支持。蘇博特團隊重點解決了混凝土材料施工性能調控、抗裂性能優化、外觀質量優化等方面的關鍵難題。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