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研究員發現了一種多晶硅納米線,打破了Casimir極限和非晶極限,其熱導率值低于理論的預測值,這將對熱電領域帶來巨大的變化!
一種多晶硅納米線的新材料,打破了Casimir極限和非晶極限。Casimir極限理論描述了納米結構的熱傳導率,該極限值的突破意味著新材料的導熱系數低于Casimir極限理論的預測值。因為非晶結構對熱載體具有強烈的散熱能力,所以非晶極限被認為是一種材料的最低熱導率。然而,由于其獨特的納米級設計,多晶硅納米線具有的熱導率卻低于非晶硅材料的三分之一。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研究員Yanguang Zhou和Ming Hu,把多晶硅納米線的成果發表在了最近一期的Nano Letters期刊上。
研究者期望新材料能夠專門用在熱電領域。通過把熱能轉換成電能,熱電材料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利用汽車排氣管、電廠和制造設備釋放的廢熱,將其轉化成有用的能源。
一般情況下,好的熱電材料同時具有高的電導率和低的熱導率。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才具有高的綜合熱電轉化效率。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者的焦點集中在:如何在維持硅材料高電導率的同時降低熱導率。
Zhou告訴Phys.org記者:“在這篇論文中,我們報道了一種新的結構——多晶納米線,這種結構能夠將熱導率減小到現有記錄的最低值,只有其對應非晶物質導熱率的三分之一。如果我們通過摻雜材料,保持材料的電導率和Seebeck系數不變,那么相比于塊體材料,多晶納米線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會提高277倍。”
新型硅納米線低熱導率實現的關鍵在于它的多晶形式,其中包含了在隨機取向下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晶體結構。基于多晶硅納米線的平均晶粒尺寸(~3 nm),Casimir極限預測其熱導率不會低于~3 W/mK。但是,實驗人員的模擬表明,多晶硅納米線的熱導率只有0.7 W/mK,該值比塊體硅低269倍,比純硅納米線低77倍,比非晶硅納米線低3倍。
研究人員解釋道,多晶結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晶體之間的晶界是不連續的。因此,晶界會阻礙并散射熱傳輸聲子,導致聲子不能在材料中長程移動(只有~1 nm)。而在其它硅材料中,晶界形成連續的網絡,聲子的移動距離大于1 ?m。
當下的研究結果會引起一個問題:對于任何形式的硅納米線,可能的最低熱導率是多少。一般情況下,有兩種振動有助于熱導率:propagon和diffuson。研究者們認為通過將無序的納米孿晶結構引入到多晶硅納米線中,最大程度上降低它們的運輸,應該有可能完全消除propagon的貢獻。另一方面,由于材料內在結構的紊亂,導致Diffuson不能以這種方式減小。盡管如此,通過消除propagon的貢獻,研究者認為多硅納米線的熱導率可進一步減小20%。研究者計劃在未來的工作中實現這個目標。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