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可以說是一種嚴重的災害,他們危害是慢性的。如果帶有腐蝕性的酸性霧霾降臨在剛剛誕生生命的星球之上。其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生命將會被扼殺的一干二凈。
而我們身邊的火星就遭受了酸性霧霾的厄運。長時間的酸性霧霾扼殺了火星上的生命,最終將火星變成無法生存的星球。
美國伊薩卡學院的行星科學研究員,索珊·科爾(Shoshanna Cole)博士發現位于火星南半球的古瑟夫撞擊坑內,曾經存在有腐蝕巖石的酸性水蒸氣。這些具有腐蝕性的“酸霧”出現在赫斯本德山附近,是古瑟夫撞擊坑內哥倫比亞丘陵中的一座。古瑟夫撞擊坑也是2004年勇氣號火星車的著陸地點,它在那里一直工作到2010年。
科爾博士梳理了勇氣號多個儀器搜集得到的數據,這輛火星車在工作期間對撞擊坑內裸露的古老巖床進行了近距離接觸與研究。勇氣號在多個地點對一片叫“了望臺類露頭”的巖層進行勘測,這片露出地面的巖層跨度約200米,位于赫斯本德山(Husband Hill)與坎伯蘭嶺(Cumberland Ridge)之間。
勇氣號攜帶的阿爾法粒子x射線光譜儀確定這些巖石的化學成分是一致的,但是這些巖石在其他設備檢視下卻不太一樣。在坎伯蘭嶺,勇氣號的穆斯堡爾光譜儀,一種能夠確定土壤與巖石中含鐵礦物類型、含量的儀器,發現該地區巖石中氧化鐵的比例不一,有的甚至鐵含量達到100%,好像曾經有什么東西與這些巖石中的鐵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反應。
在僅30米的距離內,這些巖石中氧化鐵的含量就從0.43跨到0.94。同時,來自穆斯堡爾光譜儀與微熱放射光譜儀的數據顯示,巖石中的礦物質成分發生改變,晶體結構減少,非晶體結構增加。這與勇氣號全景相機、顯微成像儀所獲得的巖石表面存在很多小凸起的圖像特征相匹配。但事實上,這些巖石的化學組成是一樣的,這表明它們原本是相同的。
巖石表面很多顆粒狀凸起是當時酸霧與這些巖石相互作用的產物:酸霧會凝結在這些巖石露頭表面,溶解物質并在巖石表面冷凝形成凝膠,這些凝膠在吸附的水分蒸發后形成顆粒狀凸起。
古瑟夫撞擊坑坑底曾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熔巖,為此,科爾博士推測這些巖石曾在古瑟夫撞擊坑有火山活動時暴露于酸性的水汽中,類似于腐蝕性火山煙霧。,這一反應雖然量很小,但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現在看來希望渺茫,很難想象一塊腐蝕的大地上回長出植物。以現在的狀況來看,火星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死星。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