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曾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軍事戰爭領域,科學技術一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1世紀,武器裝備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走向網絡化、精確化、隱身化、立體化、無人化等。信息戰武器、電子戰武器、隱身武器、精確制導武器將成為軍事大國21世紀占據絕對優勢的主導武器裝備。
航空母艦
中國作為超級軍事大國,發展這些高端武器裝備自然是必不可少。然而,要想讓這些武器裝備要向著更輕、更快、更遠、更猛、更堅、更靈以及更耐腐蝕、更可靠、更長壽命、更低成本化方向發展,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必不可少!
目前,復合材料在武器裝備上的用量有顯著增加,其主要作為結構復合材料、裝甲防護復合材料、防熱復合材料、結構/隱身復合材料、防熱/透波復合材料等應用,將與鋁合金和特種鋼并列成為武器裝備的主體結構材料。
兵器行業陸軍裝備的服役環境對復合材料的應用有特殊的要求,如高環境適應性、高耐蝕性、高應變率、高抗沖擊、高吸能、高防熱效能、高工藝效率、小尺寸偏離、低材料成本等。
導彈
尤其在低成本、高環境適應性和小尺寸空間的約束條件下實現高力學性能和高防熱、隔熱、隱身等功能要求,是陸軍裝備用復合材料技術發展的難點和重點。
在坦克裝甲車輛上,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防護效益,即與裝甲鋼相比具有相同重量下防護效能更高,相同防護效能下重量更輕,并更易于實現隱身化的優勢,主要應用在裝甲、結構裝甲以及結構/隱身裝甲上。
坦克裝甲車
裝甲復合材料主要用于正面、頂、底、側復合裝甲。抗彈裝甲復合材料在國內外已經歷了3代的發展。第一代為玻璃纖維增強熱固性復合材料,第二代為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以及第三代的芳綸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復合材料等。未來新的發展是PBO纖維和PIPD纖維(M5纖維)抗彈復合材料。
結構裝甲復合材料兼具抗彈防護和結構承載功能,用于裝甲車輛的車體、炮塔的結構部件。
第一代為抗彈/結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第二代為抗彈/結構/隱身復合材料(碳纖維/玻璃纖維/芳綸纖維)。
在陸軍彈箭武器上應用的復合材料主要為兩類,分別為結構復合材料與防熱復合材料。
國外反坦克導彈的主體結構材料是碳纖維復合材料,少量采用鋁合金和工程塑料。如美國“標槍”導彈,在戰斗部殼體以及導彈艙體上,使用的都是碳纖維復合材料,只有在彈翼、舵翼部分使用工程塑料。
反坦克導彈
陸軍彈箭武器種類繁多,裝備量大。目前制約高品級碳纖維在我國陸軍彈箭武器上應用的主要因素有兩點,分別為成本高以及質量穩定性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