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2日,中航工業集團網站的一條消息引起業內關注: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52屆JEC歐洲復合材料展上,中航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其芳綸紙蜂窩、PMI泡沫等芯材技術,以及低成本快速固化預浸料、綠色復合材料、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等自主研發的創新成果,吸引了美國、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多國航空和其他工業領域近千名客戶和潛在合作伙伴前來參觀、交流和洽談。
作為中國航空復合材料的領航者,中航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復材)自2010年成立以來,取得了輝煌成就,在高性能樹脂及預浸料技術、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結構、樹脂基復合材料制造技術、金屬基及陶瓷基(含C/C)、復合材料成型技術、材料表征與測試技術、先進無損檢測技術等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也在國際市場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近日,中航工業復材總經理謝富原表示,中航工業復材憑借科技創新,自主研發能力逐步提升,自行研制生產的復合材料產品陸續登上國際市場,一些技術與產品在國際上已經與發達國家比肩而行,有些技術甚至處于領先地位。
人才強業,凝聚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人才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復合材料在各個領域特別是航空領域的結構重量日益增加,已廣泛應用于航空制造業,成為未來航空領域在材料選擇方面的一種趨勢。
正是復合材料在航空領域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更好地整合國內復合材料領域優勢技術和產業資源,理順航空復合材料產業鏈發展;充分發揮國內復合材料領域高端人才力量,提升自主研發能力,進一步推動非航領域復合材料技術的應用和發展,2010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戰略整合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和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在北京市順義區成立了中航復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幾年來,中航工業復材已形成以長遠基礎性研究工作、中期型號開發能力、近期批產能力,近中遠相結合的資源互補、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環。謝總說,公司匯集了國內優秀的復合材料專業技術人才,擁有科研和管理人員45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34人、高級工程師126人,具有碩士學位及以上的有230余人。擁有先進復合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結構性碳纖維國家工程實驗室,具有一流的研發、生產設施,是集復合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高科技公司。
并駕齊驅,為中國航空業發展不懈努力
復合材料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不同形態的組分通過復合工藝組合而成的一種多相材料,它既保持了原組分材料的主要特點,又顯示了原組分材料所沒有的新性能,可以通過材料設計使各組分的性能相互補充并彼此聯系,從而獲得新的優越性能。
謝總說,復合材料的使用對航空制造業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復合材料并不適用于飛機所有零部件的制造,但其優勢足以令世界航空制造巨頭們紛紛加大在復合材料研制和生產方面的投入力度。目前波音和空客兩大國際航空巨頭在飛機制造過程中都大量使用復合材料。波音新研制的波音787夢想客機所使用的材料中,大量使用以碳纖維增強型復合材料,復合材料達到50%;空客在其從事民機制造的近30年來,飛機的復合材料的使用重量日益增加。
謝總認為,正是因為世界航空制造業的材料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中航工業復材必須向“研究+產業”的方向發展。沒有產業的支撐,很難做大做強。謝總坦言,目前,我國在復合材料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比較大,正是這種在飛機制造上存在差距,以及技術儲備相對薄弱的現狀,成為中國航空業為縮小差距而不懈努力的動力。我國航空工業提出了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再到“并駕齊驅”,為做強我國航空工業吹響了號角。
在談到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時,謝總表示,在航空領域,復合材料是實現航空武器裝備及民用航空裝備輕量化、低成本、高性能的關鍵性材料,是與國防軍事力量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他認為,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也為復合材料行業大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這主要表現在:有成熟的技術可供借鑒、參考學習;中國經濟的發展帶動行業的投入加大,為引進人才和技術奠定了基礎;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新成果會更快地進入市場,并通過產業鏈全方位合作,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中航工業復材繼承和發揚了我國航空先進復合材料堅實的技術基礎和輝煌成就,在高性能樹脂及預浸料技術、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結構、樹脂基復合材料制造技術、金屬基及陶瓷基(含C/C)復合材料成型技術、材料表征與測試技術、先進無損檢測技術等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并積極推進航空復合材料技術在民用飛機、汽車、軌道交通、石油、電力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和產業化。產業領域逐漸擴大,實現了大的跨越,為今后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謝總說,除了滿足軍品裝備需求外,在民用航空方面,中航工業復材承擔了民機復合材料制造以及裝配任務,使得公司在民機適航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對于提高我國民機制造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非航方面,謝總介紹說,中航工業復材這幾年主要著力推廣復合材料在汽車、高鐵領域的應用。搞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必須要靠社會資源,不僅要用國內的優良資源,還要拓展國際的優良資源,這樣路才能走順。中航工業復材立足自身技術和品牌優勢,整合國內優勢資源,積極探索產業鏈合作和“輕資產”發展模式,在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板簧、輪轂、傳動軸、覆蓋件等)、復合材料油罐、全復合材料電動客車車身、快速固化預浸料、綠色復合材料等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同時,中航工業復材深化交流與合作,積極開拓市場,不斷擴大與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積極探索快速發展的道路。目前,中航工業復材的自主研發能力逐步提升,自行研制生產的復合材料產品陸續登上國際舞臺。
從中航工業復材了解到,在材料領域,公司正在積極開拓蜂窩國際化市場,已建成并投入運行的蜂窩廠房具有國際一流的環境保障條件和生產裝備。公司的蜂窩產品已經取得了美國公司的產品許可證,這也是公司產品第一次進行國際化市場推廣。同時,公司計劃兩年內完成波音公司的取證工作。此外,公司研制的綠色復材得到了波音公司的關注;離位增韌技術得到了空客公司的認可,空客公司采用國外樹脂進行的對比試驗顯示,中航工業復材產品的抗沖擊性能已超越國外材料。
在超前技術研究方面,公司積極開拓材料基因組技術,提高新材料、新結構的快速使用;此外,針對新材料進行了許多前沿性的技術探索,包括納米復合材料、綠色復合材料等。
面對未來,引領我國復合材料技術進一步發展
在談到復合材料發展的瓶頸時,謝總認為,由于技術積累不夠,對行業的理解不透徹,以及論證的不成熟,目前我國復合材料市場出現了一些低水平重復的現象,“小而散”的情況仍比較嚴重。他介紹說,復合材料較金屬材料相比成本較高,世界各國都在想盡辦法降低成本,以提高同金屬行業的競爭力;同時,如何使復合材料變得同金屬材料一樣可以回收再利用,也是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中航工業復材有雄厚的技術支撐,并形成了產業化,在國內航空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只有自己做強做大,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勝出。我們搞科研的,就是考慮20年以后的事;產品開發就要解決10年以后市場要用的產品。別人已經有的,我們還去做,那還有什么意義。”謝總說,同國外同行相比,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面對市場,我們的觀念、思維方式還要轉變;面對民用市場,如何降低成本仍是科研人員需要繼續攻關解決的問題。”他坦言,要解決產品的產業化、規?;?,有許多技術問題仍是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課題,如樹脂的快速固化技術,產品生產智能化等。
2010年,中航工業復材提出了“兩年打基礎、三年上水平、五年大發展”的戰略規劃,在談到今后幾年工作時,謝總說:一是瞄準未來發展的前沿技術,開展研究工作,持續創新,從跟蹤仿制轉變為自主創新,引領技術發展;二是從重視軍用產品到軍民并舉,加大投入解決民用航空復合材料制造技術,在完成一期10萬平米的科研樓和廠區的基礎上,二期將再建4萬平米的實驗室研發平臺,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人才,并在海內外建立產業化基地,加快推進復合材料在民品上的應用。
在制造技術方面,全面提升產品的品質;在管理方面,將利用更多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理念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中航工業復材將站在全行業的角度去引領和支撐航空復合材料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全行業帶來貢獻。
謝總堅信,國家將復合材料產業定為戰略新興產業,隨著供給側的改革深入,復合材料已經成為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