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9日至13日,第十二屆國際高溫合金大會(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alloys, Superalloys 2012)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香檳市Seven Springs Mountain Resort舉行。作為高溫合金領域最高水平的國際性學術大會,本次大會共有來自美國、德國、中國等22個國家400余人參加。我校新金屬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薛飛同學在此次會議上做大會口頭報告;材料07屆本科畢業生、現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甘斌博士榮獲研究生類最佳墻報獎(Best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為中國的學生學者和我校在國際高溫合金領域的研究工作爭得了榮譽。
自1968年以來,國際高溫合金大會由美國TMS學會主辦,每四年一次,每屆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研院所、發動機制造公司和高溫合金生產公司等單位的代表參加。我校陳國良院士和謝錫善教授等人曾于1980年在第四屆國際高溫合金大會上榮獲唯一最佳論文獎。本屆國際高溫合金大會共收到247篇會議摘要,經嚴格篩選最終錄用100篇論文,其中5篇來自中國。共有45篇論文被選作大會口頭報告,其中2篇來自中國。
此次大會薛飛同學作為中國唯一的學生代表,作了題為《Alloying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 and High g’ Solvus Co-base Superalloys》的大會口頭報告。在當前國際高溫合金界,如何提高新型g’相強化Co-Al-W基高溫合金的承溫能力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關鍵問題。薛飛同學通過長期認真系統地研究,利用兩種合金化元素的交互作用首次在1100oC獲得高g’相體積百分數的g/g’兩相顯微組織,表明該類合金的承溫能力有可能提高50oC-100 oC。該項成果立即引起與會者的廣泛興趣。在提問環節中,歐洲材料學會聯盟前任主席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的Robert Singer教授,美國TMS學會前任主席、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材料系主任Tresa Pollock院士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David Dye博士等國際著名高溫合金專家對此項工作給予了高度認可,并就合金的下一步發展進行了探討。報告結束后,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Sammy Tin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學的Mike Mills教授和Yunzhi Wang教授等多位學者紛紛走上前去表示祝賀。這是繼我校畢中南博士之后(Superalloys 2008),第二位中國學生在國際高溫合金大會作口頭報告,反映了我校在國際高溫合金領域的研究生培養質量。
我校校友甘斌博士做了題為《Nanoindentation and Nan-compression Testing of Ni3Al Precipitates》的墻報論文。此項研究巧妙結合最新的納米壓痕和納米壓縮技術,研究了電解萃取的高溫合金強化相Ni3Al的機械性能。該墻報論文經綜合評定其研究內容、設計美感和現場講解而選為大會唯一的研究生類最佳墻報獎。
此次有北京科技大學、中科院金屬所、鋼鐵研究總院和西北工業大學等四家國內單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標簽: 第十二屆國際高溫合金大會, 北科大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