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腐蝕與表面防護工程研究室
首席教授:
李曉剛,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主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副理長,教育部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洋腐蝕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際腐蝕理事會理事,Nature雜志子刊 njp: material degregation副主編。
我國材料環境腐蝕與防護領域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長期堅持材料環境腐蝕機理應用基礎研究,獲得了鋼鐵、高分子等材料在大氣、土壤、海洋環境的腐蝕規律;領導創建了國內最大的材料環境腐蝕試驗與共享的規范化平臺和數據量最大的腐蝕數據庫;發展了低合金鋼耐蝕性能調控理論并獲得產業化應用,研發耐蝕原型鋼種15項,產業化生產超過260萬噸;研制了環境腐蝕試驗系列化新技術,為解決航天、海洋、石油等國家重大工程的材料腐蝕難題提供了技術支撐,解決了“天宮一號”重大腐蝕難題,為其按時發射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對發展我國材料環境腐蝕學科做出了創造性貢獻。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429篇,引用總數6000多次,代表作為nature雜志的share corrosion data;出版專著13部(第一作者10部),譯著1部,主持編輯出版國內首部“腐蝕學科進展報告”和教育部規劃教材各1部;授權國家專利65項。培養博士后7名、已畢業博士54名、已畢業碩士85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排名第一);獲行業1等獎5項(4項排名第一)。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百名科技領軍人物”稱號和“北京市師德模范”,獲執行“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優秀團隊獎,獲美國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杰出團隊和杰出個人貢獻獎,在國際同行中已經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聯系方式:010-62333931-509,lixiaogang99@263.net
團隊成員:
張 津,1963年生,工學博士,教 授,博士生導師;
吳俊升,1976年生,工學博士,教 授,博士生導師;
駱 鴻,1980年生,工學博士,教 授,博士生導師;
曹江利,1972年生,工學博士,教 授,碩士生導師;
何積銓,1959年生,工學博士,副 教 授,碩士生導師;
王德仁,1971年生,工學碩士,副 教 授,碩士生導師;
張博威,1983年生,工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馬宏馳,1985年生,工學博士,助理研究員;
連 勇,1987年生,工學博士,助理研究員;
常 月,1986年生,工學博士,助理研究員;
馬菱薇,1990年生,工學博士,助理研究員。
團隊介紹:
自然環境腐蝕與表面防護工程研究室有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3人,助理研究員1人。研究室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1項,主持“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863”項目2項,科技部基礎性專項3項,公益性專項1項,中石化、中石油科技項目5項,廠礦企業項目60多項,研究室科研經費過億元。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建設與管理由本研究室負責,材料環境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綜合研究中心設在本研究室。
研究方向主要有:自然環境(大氣、海水、土壤)腐蝕機理;材料腐蝕大數據工程與數據共享服務;材料表面防護技術與工程應用(新型防腐蝕涂層;金屬表面處理;熱防護涂層;功能涂層等)
研究室共發表學術論文900余篇,被SCI收錄333篇,授權專利85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其他獎項10余項,出版專著16部。研制開發了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腐蝕試驗裝置,填補了國內空白,并且大量研究在企業獲得推廣應用,獲得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利用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化學、電化學、化學熱處理、噴涂等方式制備各種二維或三維涂層新材料,應用于航空航天、軍事裝備、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煤化工、新能源等領域。
研究方向:
1. 材料自然環境腐蝕基礎研究
2. 大氣腐蝕行為與機理
3. 海水及深海腐蝕行為與機理
4. 土壤腐蝕行為與應力腐蝕機理
5. 鋼筋混凝土腐蝕與防護基礎研究
6. 宏觀及微區腐蝕電化學
7. 腐蝕大數據及腐蝕模擬計算
8. 表面防護技術及工程應用
9. 新型防腐蝕涂層技術(重防腐涂層、自修復涂層等)
10. 新型熱防護涂層技術(熱障涂層、耐蝕隔熱涂層、耐熱腐蝕涂層等)
11. 功能涂層技術(耐磨耐蝕涂層、硅鋼張力涂層、防氘、氚滲透涂層等)
12. 表面處理技術(化學熱處理技術、電化學沉積技術、液相等離子電解沉積技術、氣相沉積技術、化學轉化處理技術、噴涂技術、電泳涂裝技術等)。
代表性科研項目:
1. “863”計劃-子課題:CO2驅油和封存系統高效防腐技術研究,李曉剛
2. “863”計劃-子課題:典型酸堿性土壤環境油氣管道用高強鋼腐蝕評價方法研究;油氣管道用高強鋼環境應力腐蝕壽命預測方法研究,李曉剛
3. “973”計劃-子課題:邊坡錨固體系性能演化機制及其耐久性,何積銓
4.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核電超大型冷卻塔結構耐久性研究及技術支持,何積銓
5.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子課題:鎂合金產品殘余應力消減與表面保護,張津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強度管線鋼土壤腐蝕的關鍵影響因素及機理研究,李曉剛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強管線鋼在深海環境中的應力腐蝕規律與機理研究,李曉剛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壓水堆核電站蒸汽發生器用690合金傳熱管的應力腐蝕行為及機理,李曉剛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Ca、Nb和Sb復合調控對E690海工鋼耐蝕性能的影響機理與規律,李曉剛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一代E690鋼焊縫海洋腐蝕疲勞失效的微納米尺度機理,馬宏馳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低維納米尺度金屬(Cu、Ni)的腐蝕行為及電化學特征研究,吳俊升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洋污損生物附著不銹鋼縫隙微環境特征及其局部腐蝕破壞規律與機,吳俊升
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強鋁合金攪拌摩擦焊內部殘余應力分布的多因素關聯研究,張津
14.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李曉剛
15.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2012),李曉剛
16.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2013年度),李曉剛
17.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2014年度),李曉剛
18.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2015年度),李曉剛
19.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運行費(2016年度),李曉剛
20.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運行費(2017年度),李曉剛
21.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運行費(2018年度),李曉剛
22. 科技部其他項目: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運行費(2019年度),李曉剛
23. 科技部其他項目:中國材料腐蝕現狀及材料腐蝕對自然環境污染情況調查,李曉剛
代表性科研成果:
獲獎:
著作:
授權專利:
論文:
1. Li, Q (Li, Qun)[1]; Wang, J (Wang, Jie)[1]; Xiang, QY (Xiang, Qing-yun)[1]; Yan, K (Yan, Kai)[1]; Tang, T (Tang, Tao)[2]; Rao, YC (Rao, Yong-Chu)[2]; Cao, JL (Cao, Jiang -Li)[1]. Novel nano-crystalline Er2O3 hydrbgen isotopes permeation barrier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2017,37: 249-254(IF:3.454)
2. Wan, HX (Wan, Hongxia)[1]; Song, DD (Song, Dongdong)[2]; Liu, ZY (Liu, Zhiyong)[1]; Du, CW (Du, Cuiwei)[1]; Zeng, ZP (Zeng, Zhongping)[1]; Wang, ZG (Wang, Zhigao)[3]; Ding, D (Ding, De)[4]; Li, XG (Li, Xiaogang)[1].Effect of negative half-wave alternating current on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X80 pipeline steel in near-neutral solution[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7,154:580-589(IF:3.169)
3. Wu, JS (Wu, Junsheng)[1]; Peng, DD (Peng, Dongdong)[1,2]; He, YT (He, Yuntao)[3]; Du, XQ (Du, Xiaoqiong)[1]; Zhang, Z (Zhang, Zhan)[1]; Zhang, BW (Zhang, Bowei)[2]; Li, XG (Li, Xiaogang)[1]; Huang, YZ (Huang, Yizhong) [2].In Situ Formation of Decavanadate- Intercalat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Films on AA2024 and their Anti-Corrosive Properties when Combined with Hybrid Sol Gel Films[J].MATERIALS,2017,10:(IF:2.728)
4. Ji, PF (Ji, Pengfei)[1]; Zhang, J (Zhang, Jin)[1]; Zheng, L (Zheng, Lin)[2]; Xiao, Y (Xiao, Yong)[2]; Dou, ST (Dou, Shitao)[2]; Cui, XM (Cui, Xiaoming)[1]; Lian, Y (Lian, Yong)[1].Comparison of residual stress determination using different crystal planes by short-wavelength X-ray diffraction in a friction-stir-welded aluminum alloy plat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7,52:12834-12847(IF:2.599)
5. Ye, YW (Ye, Yuwei)[1,2]; Wang, CT (Wang, Chunting)[2]; Wang, YX (Wang, Yongxin)[2]; Liu, W (Liu, Wei)[1]; Liu, ZY (Liu, Zhiyong)[1]; Li, XG (Li, Xiaogang)[1,2].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tallic counterparts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nc-CrC/GLC in seawater[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7,325:689-696(IF:2.589)
6. Zhang, L (Zhang, Le)[1 , 2]; Ren, C (Ren, Chai)[3]; Yu, Q (Yu, Qiang)[1]; Zhang, J (Zhang, Jin)[1,2]; Sun, SQ (Sun, Shuangqing)[4]; Ren, QS (Ren, Qingsong)[5]; Lian, Y (Lian, Yong)[1,2]; Chen, XL (Chen, Xiaoli)[1,2]; Gao, W (Gao, Wen)[1 , 2].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1Cr12Ni2WMoVNb (GX-8) steel bored barrels with and without QPQ treatment[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7,315:95-104(IF:2.589)
7. Liu, CX (Liu Chenxu)[1]; Zhang, J (Zhang Jin)[1]; Zhang, SG (Zhang Shuguang)[1]; Wang, P (Wang Peng)[1]; Lian, Y (Lian Yong)[1]; Deng, SJ (Deng Shunjie)[1]; He, YD (He Yedong)[1].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eramic coatings by cathode plasma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on titanium alloy[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7,325: 708-714(IF:2.589)
8. Zhang, B (Zhang, Bowel)[1 , 2]; Hao, SJ (Hao, Shiji)[2 , 3]; Wu, JS (Wu, Junsheng)[1]; Li, XG (Li, Xiaogang)[1]; Li, CJ (Li, Chaojiang)[2 , 4]; Di, XW (Di, Xiaowei)[1]; Huang, YZ (Huang, Yizhong)[2].Direct evidence of passive film growth on 316 stainless steel in alkaline solution[J].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2017,131:168-174(IF:2.383)
9. Wu, JS (Wu, Junsheng)[1]; Duan, YP (Duan, Yuping)[2]; Xi, Q (Xi, Qun)[2]. Improved impedance matching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FSA/WV coatings with discrete structur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2017,28:3075-3082 (IF:2.019)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李曉剛, 自然環境腐蝕與表面防護工程研究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