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大裝備正在迅速向深遠海等嚴酷自然環境擴展,國產低合金鋼耐蝕性能差是制約“自主品牌”及其“走出去”戰略“卡脖子”難題,耐蝕調控微觀理論研究不足、自主品種少和配套應用技術缺乏,嚴重降低了重大裝備的國際競爭力,并直接威脅到國防和能源安全。
針對以上問題,李曉剛教授以建立先進耐蝕鋼調控理論和評價技術,突破自主品牌鋼種研制與配套技術開發障礙為己任,帶領團隊和首鋼、南鋼和鞍鋼等多家知名鋼鐵企業合作,深入耕耘耐蝕低合金鋼十余年,在國家973、北京市和校企項目支持下,建立了成套耐蝕調控理論,促進了系列高性能低合金耐蝕鋼的研制;發明了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腐蝕壽命評價技術,將研發時間縮短50%,起到國際引領作用;開發的系列耐蝕鋼及配套技術在北京2022冬奧設施、官廳水庫特大橋、中馬友誼大橋等國內外重點工程應用,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在國際上起到領先作用,滿足了國家重大裝備“走出去”的戰略需要。實現了我國低合金耐蝕鋼升級換代、重大工程示范和產業化,為我國鋼鐵業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榮獲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
相關研究成果獲國際發明專利2件和國家發明專利51件;發表 SCI 論文 156 篇,被56個國家/地區1560個機構引用8404次;出版以《耐蝕低合金鋼》為代表的專著5部;國標7項,行標 24項。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組織該項目成果評價,認為“微量元素調控和大數據評價技術為國際首創”。該項目獲得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最高研究獎和技術貢獻獎,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影響力。項目開發的海洋耐蝕鋼和免涂裝橋梁鋼等系列產品近十年市場占有率第一,相關成果已應用在國內外20多個重點工程。近三年累計生產超過1227萬噸,總收入435億元,新增利稅12.5億元,產生了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并為北京成為國家級腐蝕科學數據中心和高精尖耐蝕新材料研發中心奠定了基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