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簡稱“十三五”) 草案中的未來五年中國計劃實施的 100 個重大工程及項目名單,這些反映國家戰略意圖的大工程又將對中國未來軍事、 科技、 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十三五”要上 100 個重大工程 航空發動機居首位
在百大工程中雖然不包括直接的軍事項目,但不少科技都直接或者間接服務于國防安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排在百大工程之首,體現出國家對航空發動機工業的高度重視。一款先進發動機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戰斗機等軍用飛機的性能高低,而航空發動機一直是制約國產軍用飛機的瓶頸,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被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說明國家下定決心解決航空動力頑疾。除了航空發動機以外,還在第24 項提到了“加快大型飛機研制”。
今年 C919 將進行首飛,在“十三五”期間如果運作正常應該可以交付航線使用。運 -20 也將于今年裝備部隊。因此,加快大飛機研制很可能意味著 C919 研制提速以及運 -20 的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在航天領域,包括“發展新一代和重型運載火箭、新型衛星等空間平臺與有效載荷”以及“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盡管短短幾個字,但幾乎包括航天的所有領域,也就是運載器、應用衛星、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專家認為,這意味著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在“十三五”期間成熟起來,而經常被提及的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或許也將在“十三五”期間正式立項研制。
材料是工業的精髓,材料方面的差距也是造成中國與發達國家軍工產品差距的因素之一。而百大工程中至少有兩項涉及新材料,第 10項“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第38 項“大力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納米功能材料等高端材料” 。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航天重大工程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從載人飛船、太空空間站、月球和火星探測、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北斗衛星導航等多個方面推進航天重大工程建設;同時加快軍民融合發展,讓航天技術更好更快地服務經濟和民生。
——載人航天工程。今年,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2017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 “天宮二號” 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 ;2018年前后, 將完成研制并發射 “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探月工程。2017 年,“嫦娥五號”飛行器將發射并完成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 ; 2018年, 將研制并發射 “嫦娥四號”飛行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火星探測。我國計劃于2020 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步實現“繞、落、巡”工程目標,對火星進行著陸巡視探測工作。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十三五” 期間, 我國將研制發射 “高分六號”、 “高分七號”等 5 顆衛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實現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的觀測。
——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今年,將發射我國首顆空間天文衛星硬 X 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和 X 射線脈沖導航衛星,使我國天文學在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實現地面觀測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式發展,建立大尺度時空基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將在 2020 年前后建成北斗二號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
此外,我國將從推進航天技術轉化和發展衛星應用產業兩個方面著手,推動空間生物等特色產業,拓展促進具有航天特色的信息服務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加快軍民融合,真正實現空間技術發展惠及民生大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