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通訊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來實現國家之間的電信傳輸。首批海底通訊電纜提供電報通訊,后來開始引入電話通訊和互聯網通訊,而現代的光纜還使用了光纖技術,因此被稱為海底光纜。
自從1985年海底光纜誕生以來,海底光纜建設遍布全世界。目前海底光纜系統已成為國際跨海、洲際通訊的主要方式,也是島嶼和大陸之間信息傳遞的重要途徑。海底光纜載量大、可靠性高、傳輸質量高,在軍事和民用通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國際通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海底光纜如何“防腐”?
鯊魚襲擊海底光纜
但是,即便有這么嚴實的保護,海底光纜仍然不能永久使用,它的使用壽命一般來說只是25年。
海底光纜如何檢測? 海底光纜的損壞情況 通常情況下,拋錨能夠破壞海底光纜的絕緣層、電導體、光纖,甚至完全切斷海底光纜,進而引起絕緣失效、電路損壞、光纖失效甚至光纜斷裂。 海底光纜的維修 海底光纜斷點位置的確定 海底光纜的檢測方法 近年來,隨著聲吶技術的發展,聲吶提供了一種經濟有效的海底光纜維修手段。使用聲吶,可探測海底光纜在海床的裸露段,測量掩埋深度,確定光纜位置,檢測光纜在海床狀態,調查布設區海床地形地貌等。 與此同時,海底光纜水下機器人巡檢、維修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通過潛水員和作業船進行海底光纜檢測、打撈的方法,逐漸被水下機器人作業取代。由于在工作深度、探測范圍、連續工作時間等方面的優勢,水下機器人探測技術突破了深度、潛水員工作時間和環境要求、作業船低效率拖曳等瓶頸,在深水區海底光纜檢測、維護方面已完全取代潛水員和船只拖曳作業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水下機器人技術解決了我國海底光纜打撈的重大難題,即工作深度的限制、定位精度和檢測效率問題。水下機器人工作深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據巡檢作業要求設計不同工作深度的AUV。機器人技術代替人工作業,可避免潛水員生命危險,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過纜線跟蹤技術,探測傳感器可獲取更多穩定的探測效果,取得更高質量的數據。AUV可在廣闊范圍內,以極高的效率、極低的花費,實現管線目標的連續跟蹤探測。因此,水下機器人在海底光纜檢測、維修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2019年,裝載多波束測深儀的M40型無人艇完成了海底石油管線檢測,發現總長超過1000米的7處暴露段。2019年9月,XOCEAN使用XO-450型和MBES型管線檢測無人艇在英格蘭東海岸和德國沿岸開展了管線檢測。2019年3月,搭載側掃聲吶的TC40型無人艇用于長江流域排污管道檢測。 海底光纜的無人自動檢測技術 國外海底光纜無人檢測機器人正快速發展,技術已較為成熟。成立于1936年的法國ECA公司,已供貨軍用和民工水下潛艇。早在1980年,公司設計了第一代無人水下自動無人艇(ALISTAR 3000AUV),用于海底管線檢測。隨后又發展出A18TD和A18D型產品。工作深度覆蓋20~3000m,連續工作時間可達12小時,巡航速度3kn。能夠攜帶多種傳感器,如側掃聲吶、多波束測量裝置、淺地層剖面儀及其他便攜型傳感器。 A18TD工作水深20~3000m,相對第一代產品,續航能力提高一倍,達到24小時,巡航速度3kn,右舷可搭載右視合成孔徑聲吶、多波束測量設備、攝像機;左側可搭載左視合成孔徑聲吶、濁度計、熒光計、甲烷傳感器等。A18D工作水深5~3000m,3kn航速下可續航24小時,可搭載側掃聲吶、多波束聲吶、淺地層剖面儀、前視聲吶、溫鹽深剖面儀及其它海洋環境測量傳感器。 挪威CC公司研制的HUGIN管線檢測AUV可搭載多波束聲吶(KongsbergEM2040)、側掃聲吶(EdgeTech120/410 kHz)、淺地層剖面儀(EdgeTech 1~6kHz)、高分辨率水下相機、溫鹽深剖面儀等設備。除了傳統傳感器,德國Ilmenau大學研制的AUV還可搭載磁場探測陣列。 休斯頓機械電子公司稱其研制的Aquanaut水下機器人是世界首款雙模機器人,具有水下變形重組能力。 通常來講,傳統的水下無人航行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魚雷型自航航行器,另一類是用于業務化測量偵察的滑翔型航行器。Aquanaut機器人兼具兩者優勢,在執行長航程任務時,是一個魚雷型機器人,具有長距離探測海底管線的能力,使用鋰電池時其續航能力可超過200km。 浙江啟明電力集團公司研制的“啟明”海底光纜維修機器人,能夠準確快速定位光纜斷點,大大縮短搜尋時間。能夠安全、高效完成附屬設施的打撈,并在修理完畢后進行布設。此外,該AUV還可搭載更多設備,完成多種水下作業。 中科院研制的“遠征2號”水下機器人,搭載了高低頻合成孔徑聲吶,能夠同時工作在高低頻段,比其他聲吶技術更適合海底管線探測。低頻具有一定穿透能力,能夠探測掩埋管線目標,探測掩埋深度可達2米,具有較強的探測效能,探測效果如下圖所示。 結束語 長期以來,海底光纜屢遭破壞,導致通訊阻塞,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維護損壞的海底光纜,首先需要快速準確地定位光纜損壞段,斷點的快速檢測和精確定位是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水下無人技術的發展,為海底光纜檢測提供了一種有效手段,通過多平臺多傳感器的搭配使用,可逐步實現光纜斷點的三維檢測和精確定位。
01
02
03
04
0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