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大學熊仁根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分子鐵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3篇論文發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影響因子14.357,一區TOP期刊),1篇發表與Advanced Materials(AM,影響因子21.950,一區TOP期刊)。在2019年之前,熊仁根團隊已經助力南昌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分別在國際頂級刊物JACS (DOI: 10.1021/jacs.8b05037)和Angew. (DOI: 10.1002/ange.201709588) 上發表論文。2018年,南昌大學花費8000萬元引進熊仁根團隊,不少網友大呼這8000萬值了!以下是該團隊2019年發表的4篇論文簡介。
1月7日,在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化學學院的協同指導下,由本科生楊陳凱、陳旺楠、丁燕婷、王靜、饒崟共同完成一項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JACS。論文報道稱通過分子基團的修飾,首次實現了高溫多軸分子鐵電體的精準設計。這項研究給多軸分子鐵電體的發現開辟了新思路,將大力推動更多功能性分子鐵電材料的開發。
論文鏈接:
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jacs.8b13223
2月23日,據南昌大學官網報道,該校本科生(楊陳凱、陳旺楠、丁燕婷、王靜、饒崟)的研究論文被國際頂級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接收(DOI: 10.1002/ adma.201808088)。這是他們繼上次JACS發表文章后,再次發表的分子鐵電的研究論文。研究相關發現為設計高性能的二維碘化鉛鈣鈦礦鐵電材料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論文doi:
2月25日,南昌大學王仲夏博士在反鈣鈦礦鐵電體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JACS。首次利用分子設計途徑發現了氟化作用能夠實現鈣鈦礦結構轉變為反鈣鈦礦結構,而且伴隨著非鐵電性到鐵電的轉變。這項研究對反鈣鈦礦鐵電體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為反鈣鈦礦鐵電體的開發提供新思路。
論文鏈接:
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jacs.8b13109
月25日,南昌大學艾勇博士等在分子鐵電領域取得重要的階段性研究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JACS雜志。結合分子修飾、氘代效應在調節相變點上的作用,首次提出利用氟/氫取代效應提高分子鐵電體的相變點。本研究為研究新型分子鐵電體提供了重要依據。
論文鏈接:
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jacs.9b00886
熊仁根教授簡介
熊仁根,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熊仁根教授是江西人,本科畢業于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化學系,是南昌大學校友。2018年,南昌大學花費8000萬元引進熊仁根團隊,任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打造一個分子鐵電領域的創新平臺。這8000萬元主要用于團隊科研平臺建設、團隊成員生活待遇、平臺運行經費等。已經助力南昌大學發表1篇Angew,1篇AM,4篇JACS。擔任PNAS文章編輯一任, 任中國科學-化學、無機化學和中國化學等期刊的編委。該團隊目前已經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