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鈦合金材料使用率的逐年提高,鈦合金結構穩定性已成為衡量鈦合金零部件先進性的主要指標之一。海洋裝備中低溫水流差產生的水壓差等導致裝備產生振動,在氣流環境中的微振是一種簡諧振動,長期振動在鈦合金內部產生細小裂紋,影響了鈦合金結構件服役安全性。因此,研究典型鈦合金在低溫簡諧振動過程中的阻尼行為對提高海洋裝備的服役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長安大學陳永楠教授團隊首次研究了典型鈦合金低溫簡諧振動中的裂紋擴展規律及位錯演變行為。相關論文以題為“Damping behavior of typical titanium alloys by varied frequency micro harmonic vibration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研究成果來自于長安大學輕合金表面強化研究團隊,該團隊長期從事鋁、鎂和鈦合金等組織穩定性和表面處理技術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為長安大學碩士生劉威,通訊作者為長安大學陳永楠教授和趙秦陽博士及西北有色金屬研究所趙永慶教授,合作者還包括西部鈦業侯志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歐陽文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西部材料康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石油管材研究院武剛、朱麗霞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jmrt.2022.11.028
本研究將簡諧振動與典型鈦合金相結合,以闡明其在低溫下的振動阻尼性能。詳細分析了不同頻率下振動模量對裂紋擴展的影響,探討了裂紋擴展機理。研究發現,內部位錯的增加改善了阻尼性能,最終導致界面開裂,且與頻率呈正相關。β相位錯在界面處聚集,應力集中導致界面裂紋和穿晶斷裂;α相中的位錯首先被激活,并向邊界滑動引起開裂,導致晶間斷裂。在0~-60℃、200 Hz的簡諧振動中,α相裂紋擴展與β相裂紋擴展相比始終具有遲滯行為。當△K=0.137 MPa?m1/2 (-60℃,200 Hz)時,β相的第二裂紋尖端向不同方向偏轉,導致簡諧振動能量消耗增加。結果表明,裂紋擴展速度減緩,阻尼性能達到峰值。
Fig.1不同頻率的鈦合金振動能量曲線:(a1) (b1) 100 Hz;(a2) (b2) 150 Hz;(a3) (b3) 200 Hz。
Fig. 2 (α+β)-Ti低溫200 Hz簡諧振動傳播路徑:(a)雙相鈦合金顯微組織BSE圖像;(b) (α+β)-Ti 200 Hz時的裂紋擴展路徑。
Fig. 3典型鈦合金在200 Hz不同溫度下的圖像:(a1) ~ (a3) α-Ti;(b1) ~ (b3) β-Ti;(c1) ~ (c3) (α+β)-Ti。
Fig. 4 典型鈦合金相的低溫振動演化示意圖。
本研究從一個創新性的角度討論了典型鈦合金α-Ti、β-Ti和(α+β)-Ti低溫簡諧振動阻尼的響應。介紹了鈦合金振動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和位錯分布,分析了典型鈦合金的裂紋擴展行為,研究結果還原了低溫下不同鈦合金相的振動過程,為典型鈦合金低溫簡諧振動下的能量變化和裂紋擴展行為提供實驗依據和理論研究基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