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二氧化碳驅采油配套工程技術“家底”越攢越厚,為二氧化碳驅油提供了技術保障。截至6月3日,大慶榆樹林油田樹101區塊采油速率為同類注水井開發區塊的兩倍,取得了可喜的開發效果。
大慶油田探索二氧化碳驅已有9年,形成了分層注入技術、帶壓作業施工、腐蝕監測防護方法等采油工程配套技術,二氧化碳由“上天為害”變成“入地為寶”。目前,這些技術已在榆樹林油田樹101區塊和樹16區塊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由籠統注氣到分層注入,提升薄差油層動用程度。二氧化碳驅油試驗初期,注氣井普遍采用籠統注氣。在吸氣剖面測試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部分井層受效不均,與水驅相似,薄差層潛力發揮不出來。“最初應用這項技術時,國內還在探索階段,沒有成熟的技術體系可供參考。幾年來,我們大力開展技術創新,逐步探索出適用于榆樹林油田實際的二氧化碳驅油工程配套技術。”5月27日,榆樹林油田工程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劉普國說。
技術人員歷經4年,于2011年研發了同心管雙層分注工藝,并在樹66-53井順利完成現場試驗,率先在國內實現了氣體兩層分注,大大提升了薄差層動用程度。為進一步實現精細挖潛,提升區塊整體動用程度,他們開展聯合攻關,歷時3年研發的雙管分注、單管三層分注技術于2013年順利用于生產。截至目前,榆樹林油田已投產分層注氣井36口,占注氣井總數的52.9%。
實現帶壓作業,安全高效節約成本。榆樹林油田氣驅注氣井普遍壓力高、作業難度大,技術人員發現采取帶壓作業能夠安全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技術人員通過大膽探索,認真求證,初步形成了高壓帶壓作業、中壓低固相壓井液配合常規作業、低壓清水壓井配合常規作業的作業序列,制定了9項安全操作規范,實現了氣驅井作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確保了作業施工安全經濟有效。截至目前,榆樹林油田累計實施帶壓作業31井次,井口壓力最高達15兆帕,作業成功率100%,實施低固相壓井液配合常規作業16井次,單井節約作業費用約20萬元。
監測防護一體化,標本兼治設備腐蝕。二氧化碳屬酸性氣體,以其為驅替介質極易加劇井下設備的腐蝕,因此技術人員采取監防一體、標本兼治的腐蝕監測防護方法,有的放矢,對具有區塊代表性的注采井開展對應腐蝕監測,最大程度還原井下真實的腐蝕速率情況。監測結果顯示,試驗區注采井平均腐蝕速率低于行業標準,無明顯腐蝕現象。技術人員從防護源頭抓起,對最易腐蝕的井口位置采用抗高壓、耐酸腐井口,全井采用鍍層油管配合耐腐密封元件,并開展不同鍍層材質抽油桿耐腐蝕性能對比試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