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以來,即便目前已走進炎熱的“盛夏”,但油田企業仍舊身處“寒冬”。
認識到井筒垮塌、落魚、腐蝕及井口異常起壓等鉆完井遺留隱患,正在嚴重制約著油田的高效開發。為此,西北油田采油三廠精做井筒文章,持續創新開發工藝技術,確保井筒完整性,有力提高油田開發效益。
氣水分注,降低檢泵頻次
隨著注氣三采的不斷深入,注氣輪次的增多,氣水混注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注入氮氣中攜帶的氧氣和水混合后,易導致管、桿、泵腐蝕結垢,致使掛抽過程中頻繁卡泵,需通過檢泵恢復生產。
“只有解決注氣腐蝕結垢問題,才能有效降低注氣井檢泵頻次,節約作業費用,提高油井生產時效。”該廠開發研究所副所長李勇向技術人員說。
為此,該廠技術人員經研究后,提出將原來的油管氣水混注模式改為油管注氣、套管注水的想法,以降低注入流體對管、桿、泵的腐蝕。
自該廠采用“氣水分注”工藝后,有效減緩了油管腐蝕結垢速率,降低了檢泵頻率,且提高了生產時效。此外,為應對注氣對油管的腐蝕,該廠全部采用高純度電驅設備。2016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對比,檢泵井次減少了3井次,累計節約作業成本63萬元。
治理垮塌,降低作業成本
因裸眼段無套管固井致使部分油井存在井壁垮塌的現象,嚴重影響油井正常生產。為消除隱患,該廠開展垮塌井治理技術攻關,針對上奧陶統垮塌嚴重的油井,不遺余力展開防治。
TP186井是今年的一口新井,轉抽期間發現井筒砂埋69米。考慮該井生產周期較短,井壁垮塌較嚴重,技術人員綜合分析論證,對該井裸眼段組下割縫套管,有效穩固井壁。避免后期生產過程井壁重復垮塌,導致二次上修作業,節約作業成本85萬元。
“目前,該井以4毫米油嘴自噴生產,油壓2.5MPa,小時產液0.5方左右,平均含水50%,有望成為今年的高效措施井。”談及對TP186井的治理效果,該廠開發研究所副所長宋正聰高興地說道。
創新應用,降低井控風險
由于鉆完井期間套管懸掛器座掛不規范,隨著高壓注水、注氣工作的深入推進,井口試壓不合格現象頻發,不僅影響生產時效,還存在井控風險。
工藝技術人員以生產難題為導向,潛心研究,創新設計出FS密封圈工藝。
經過技術人員的反復論證,認為T801(K)井有注氣增油潛力,但該井套管懸掛器密封組件破損導致井口試壓不合格,無法實施注氣。
考慮到該井使用的是W型懸掛器,無法直接更換密封件,工藝技術人員及時轉變思想,提出二次密封的思路,創新設計出FS密封圈工藝,有效治理了這一難題。該井井口隱患治理后順利實施注氣作業。
FS密封圈創新應用不僅高效治理了井口隱患,使油井保持健康狀態,還大幅降低作業成本,單井次降低作業成本144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