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學歷, 畢業于浙江工業大學。
主要事跡
參加工作至今,許靜同志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務實,主要圍繞液體輸運、減阻降耗、潤滑減磨、泵閥可靠性及穩定性運行方面主持橫縱向項目 20 余項,深入研究并成功將成果應用于關鍵 基礎件泵閥領域性能提升上,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三個方 面勤勤懇懇,獲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浙江省科協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等人才資助,主要事跡 如下(以面向經濟主戰場所做的工作最為突出):
(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基礎研究:系統總結功能表面形貌構造、界面改性與加工工藝之間的關聯,創新性提出激光加工中存在的能量殘余現象及其對潤濕性能的影響,研究液滴 Wenzel-Cassie 潤濕間狀態的轉換及對輸運特性的影響。通過外界強迫振動能驅動液滴橫向運輸, 首次建立強迫振動驅動液滴遷移位移模型,用以預測其在固體表面運動遷移的完整軌跡。創新性 的理論計算彈性波的散射和動應力集中現象,研究振動基液滴動態潤濕性和彈性波散射的關系。 建立強迫振動傾斜液滴運動演變理論模型,首次提出“渦墊效應”和“渦輪效應”是造成液滴運動速 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本質上揭示振動液滴在織構表面的輸運機制,為消除液體輸運粘滯問題提供理論依據,為腐蝕防護技術提供理論基礎。相關成果在國際著名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SCI 一區,TOP 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SCI 一區,TOP 期刊)、Nanotechnology(SCI 二區 ,TOP 期刊)等發表了學術論文 30 余篇,出版專著 1 部。
(二)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關鍵技術:織構化功能表面關鍵共性技術應用在電磁換向閥中,將新型換向閥成功搭載于 NORC2018-04 臺灣海峽航次,完成海洋原位落地實驗,直接驗證了涉海 極度復雜工況下,所研制閥門應用的可行性;與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艦艇用汽輪機 錯油門性能提升研究,成功搭建實驗測試平臺,基于織構“形貌”與錯油門“性能”形性協同調控, 研究錯油門可控輸運與響應增強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有效的提升了艦艇汽輪機錯油門 的響應特性。應用在高端裝備刀具加工領域,降低 5%的負載,取得減能增益效果;應用在彈性 體凸輪轉子泵,其真空性、固體通過能力、密封性和可靠性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可廣泛應用于有 顆粒、纖維、腐蝕、氣液混合等惡劣工況介質輸送,耐蝕減磨效果明顯改善。主持完成艦艇高效 低噪特種泵關鍵技術研發,產品目前各類軍用艦艇的排污系統穩定運行。
(三)面向經濟主戰場及服務社會:秉著“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原則,深入企業,入選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頒發的“博士入企先進個人”,授權發明專利 40 項,轉讓專利 8 項,編 制行標 1 項。主持獲得浙江省海洋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擔任 10 余家企業首席技術官,為企 業新產品布局及產業化進程,為新農村建設,為浙江省共同富裕貢獻力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 用,開發出性能領先的系列產品,對腐蝕介質對環境影響上起積極作用,包括水資源管理(船舶 污水處理、印染廠排污)、農業水利(農田灌排系統改造)、農村水利(農村真空污水排放建設 )、工程水文(抗洪排澇設備)、生態水力(河道清淤船)、交通運輸(鐵路真空卸污)、畜牧 養殖(豬、牛糞輸送)并實現產業化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及社會效益;案例如下:
(1)完成高鐵真空卸污系統國產化研發工作,產品已在國內大連、南京動車站穩定運行;
(2)指導開發數字氣味輸送關鍵技術及產業化,以黨建機贈祖國華誕,成果得到中國教育、錢 江晚報、光明日報等廣泛報道,主持研發的數字氣味渦環傳輸技術,首次實現了氣味在空氣中的 定向與定量傳輸,2021 年協助氣味王國獲 5000 萬A+輪融資。(3)農田灌溉系統在浙江各縣市 使用,面積超過 1000 畝。(4)糞污真空卸污技術徹底解決豬、牛糞輸送、收集問題。(5)新 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真空污水排放系統,已在廣東、浙江等省開展工程應用。(6)搶險救災應急 智能電源排澇泵車在 2021 年鄭州特大洪水期間,捐贈馳援鄭州洪水排澇,累計轉戰鄭州高新區 幾十個地下車庫,排澇污水二十余方,成果得到學習強國、中國教育新聞網、浙江日報、浙江電 視臺、浙江省教育廳(頭版)、中國教育(要聞版)、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的廣泛報道等。 這些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國現代能源裝備中涉及流固界面性能調控關鍵共性技術的發展,為解 決我國惡劣介質輸運及環保方面提供技術支撐。
感人故事
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不斷推進,許靜同志認識到,科技成果的轉化只有走向企業孵化和產業化,解決國民民生、民事才能對地方經濟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因此,許靜注意利用學校諸多 的創新和人才培養平臺,加強企業合作,共孵化培育科技型企業 9 家,她說共同富裕的實現有你 有我有大家。
2021 年 7 月 17 日河南鄭州、開封等地暴發的持續性強降水天氣,19 個氣象站突破建站以來日雨量極值。暴雨使鄭州地鐵 5 號線發生 12 人遇難。暴雨引發的洪澇和次生災害造成河南省 1144.78 萬人受災,因災死亡 63 人,失蹤 5 人(截至 7 月 25 日)。
面對河南洪災后,大的龍吸水進不了車庫,小的抽水泵效率低的問題,作為艾迪機器首席技術官的許靜心急如焚,當即決定把與企業聯合研發的排澇泵無償捐贈給鄭州,決定獲艾迪總經理 孫富強的支持。然而,此時公司已接訂單尚未做完,排澇車庫存為零,許靜帶領團隊老師、研究 生緊急入駐企業動手組裝設備,為更好的適用鄭州水災,許靜團隊臨時增設遠程智能化監控模塊, 替換軍用應急大功率柴油機組模塊以及耐磨蝕高通過性排澇泵,所有能騰出手的人員晝夜研發、 組裝,團隊現采購原件、板材,并加快組裝、打磨、拋光流程,再反復測試,不到一周時間,用 最快的時間生產出符合出廠標準的“搶險救災應急智能電源排澇泵車”,捐贈給鄭州。
7 月 25 日,這個載著浙江人援助河南人心愿的“大家伙”,裝著滿滿的柴油(怕當地加油不便)和愛,飛馳鄭州,第一時間投入抗洪搶險,連續轉戰鄭州高新區數十幾個小區地下車庫排澇, 累計排水 50.8 萬方。鄭州市高新區防汛辦干部馮冬陽指著地下車庫里一個正抽水的“大家伙”說: “如果用原來的小型抽水泵得用幾十臺一起工作,而且龍吸水那種大型設備也進不來,咱們這種 抽水泵非常適合在狹小區域作用。尤其善于在地下三層的車庫抽水。”收到前線反饋,團隊正式 松了口氣,不負這晝夜顛倒的奮戰。
隨后,成果與事跡得到學習強國、中國教育、浙江日報、浙江電視臺、浙江省教育廳(頭版)、中國教育(要聞版)、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的廣泛報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許靜同志表示:“風 雨無情人有情。作為黨員和科研工作者,我們的研發成果能解國家之所急,利民之所利,加強科 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沒有比這更大的成就了,我欣然從之。”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許靜同志長期奮戰在科研一線,把科技工作當作畢生事業,始終致力于科學研究、科技推廣、科技扶貧、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用滿腔熱忱把論文寫在了祖 國的大地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