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是指在低于材料極限強度(ultimate strength)的應力(stress)長期反復作用下,導致結構終于破壞的一種現象。由于總是發生在結構應力遠低于設計容許最大應力的情況下,因此,常能躲過一般人的注意而不被發覺,這也是疲勞最危險的地方。
材料在承受反復應力的作用過程中,每一次的應力作用稱為一個應力周期(cycle),此周期內的材料受力狀態,由原本的無應力先到達最大正應力(拉伸應力),然后到達最大負應力(壓縮應力),最后回到無應力狀態。在此受力過程中,每一個應力周期所經歷的時間長短(即︰頻率)與疲勞關系甚微,應力周期的振幅及累積次數才是決定疲勞破壞發生的時機;另外,壓縮應力不會造成疲勞破壞,拉伸應力才是疲勞破壞的主因。
材料承受反復應力的作用過程
疲勞破壞大致分為兩類︰低周期疲勞(low cycle fatigue)及高周期疲勞(high cycle fatigue)。一般而言,發生疲勞破壞時的應力周期次數少于十萬次者,稱為低周期疲勞;高于此次數者,稱為高周期疲勞。低周期疲勞的作用應力較大,經常伴隨著結構的永久塑性變形(plastic deformation);高周期疲勞的作用應力較小,結構變形通常維持在彈性(elastic)范圍內,所以不致有永久變形。
材料疲勞破壞的進程分為三階段︰裂紋初始(crack initiation)、裂紋成長(crack growth)、強制破壞(rupture)。材料表面瑕疵或是幾何形狀不連續處,材料晶格(lattice)在外力作用下沿結晶面(crystallography plane)相互滑移(slip),形成不可逆的差排(dislocation)移動,在張力及壓力交替作用下,于材料表面形成外凸(extrusion)及內凹(intrusion),造成初始裂紋。這些初始裂紋在多次應力周期的拉伸應力連續拉扯下逐漸成長,并使材料承載面積縮減,降低材料的承載能力。當裂紋成長到臨界長度(critical length)時,材料凈承載面積下的應力已超過材料的極限強度,此時的材料強制破壞也就無法避免了。
疲勞強度影響因素
影響疲勞強度的因素比較多,以下幾類因素在航空發動機設計、制造中需要重點予以考慮。
應力集中:疲勞源總是出現在應力集中的地方,必須注意構件的細節設計以避免嚴重的應力集中,比如加大剖面突變處的圓角半徑;
表面狀態:疲勞裂紋常常從表面開始,所以表面狀態對疲勞強度會有顯著的影響,表面加工越粗糙,疲勞強度降低、越嚴重;溫度:一般隨著溫度的升高,疲勞強度會降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