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
Garrett 第一次提出微生物腐蝕。
1910年
Gaines 從埋設地下管線的腐蝕產物中提取出鐵嘉氏桿菌,指出了細菌參與管道腐蝕的證據。
1922年
自 1922 年,荷蘭學者 Von Wlzoge Kühr 做了大量關于SRB 的研究工作,并于 1934 年提出了著名的陰極去極化理論,自此,科技界才開始關注微生物作用下的腐蝕。
20世紀60年代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各國學者對微生物腐蝕進行了一系列研究。Postgate 系統地探究了硫酸鹽還原菌的營養需求、生理和生態特征,奠定了微生物腐蝕的研究基礎。Booth 和Ievrson 等人在微生物腐蝕機理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形成了典型的 SRB 厭氧腐蝕理論。
20世紀80年代
20 世紀 80 年代,表面分析技術日趨發展,使得人們可以精確地測量生物膜的厚度和結構組成。由于工業發展的需要,微生物腐蝕的研究也從單純地分析表面失效事故變成日益成熟的交叉學科。其范圍涉及微生物學、電化學、材料科學和表面化學等,大大加深了人們對于 MIC 的認識。
20世紀90年代
20世紀90年代,各種表面分析技術、電化學技術、微觀成像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都被應用到微生物腐蝕領域,在腐蝕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此后,微生物腐蝕研究朝著微觀化和宏觀生態學方向不斷發展,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理論。如今,鑒于海洋環境的特殊性和生物物種多樣性,有關微生物腐蝕的各類研究更是如火如荼。
盡管目前已對微生物在腐蝕中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實際環境中,多種微生物并存,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微生物腐蝕非常復雜。因此,為了推進對微生物腐蝕更深層次的認知,必須投入更深入的研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