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材料的微觀結構披上色彩的外衣,那些曾經隱藏在黑白對比下的奧秘便悄然浮現。彩色金相分析技術,正是這樣一把開啟材料科學真彩世界的鑰匙。它不僅顛覆了傳統黑白金相的限制,更以絢麗的色彩對比,為我們揭示了材料微觀組織的深層信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彩色金相以其色彩艷麗、辨別能力高的突出優點,逐漸顯現出替代黑白金相的趨勢。 與傳統黑白金相不同,彩色金相是利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在試樣表面形成一層具有特殊性質的薄膜。利用光的薄膜干涉效應,使得金屬及合金的顯微組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再通過顏色襯度去識別顯微組織結構。
彩色金相分析的核心原理是通過化學或物理手段,在樣品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透明薄膜。當光線照射時,這層薄膜會使入射光與反射光發生干涉效應。由于不同微觀結構(如不同相、不同晶粒取向)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不同,它們形成薄膜的厚度和成分會有差異,從而導致最終呈現的干涉色不同。借此,我們可以將微觀組織的差異轉化為五彩斑斕的對比度。
物理方法主要通過真空沉積技術在樣品表面覆蓋一層均勻的、高折射率的透明薄膜。 原理:在高真空環境下,加熱一種高折射率的材料(如ZnSe, ZnS, MgF?),使其蒸發并以蒸汽形式均勻地沉積在旋轉的樣品表面,形成一層厚度一致的薄膜。顏色的差異來自于樣品表面不同區域本身的光學性質(對光的吸收率不同)與這層 uniform 薄膜共同作用產生的干涉效果。 操作步驟: 樣品制備:標準磨制、拋光,并且必須進行深度浸蝕以凸出相襯,因為物理膜本身不會選擇性沉積。 放入真空室:將樣品放入真空鍍膜機的樣品臺上。 抽真空:將真空室抽至高真空(通常優于10?³ Pa)。 蒸鍍:加熱蒸發源(如鎢籃中的ZnSe),同時讓樣品臺緩慢旋轉,確保膜厚均勻。通過控制蒸發時間和功率來控制膜厚。 取出的觀察:待真空室恢復常壓后取出樣品,直接觀察。 原理:在低真空室中充入惰性氣體(如氬氣),施加高壓使氣體電離產生等離子體。氬離子在電場作用下轟擊靶材(如金、鉑),將其原子濺射出來并沉積在樣品表面。此方法形成的膜更薄、更均勻。 操作步驟:與真空蒸鍍類似,但設備是離子濺射儀。過程更快(通常幾十秒到幾分鐘),常用于掃描電鏡(SEM)樣品制備以消除電荷,同樣適用于光學顯微鏡的彩色金相。物理方法 (Physical Methods)
1. 真空蒸鍍法 (Vacuum Deposition)
2. 離子濺射鍍膜法 (Ion Sputtering)
化學方法是最常用、最經典的彩色金相技術,主要通過特殊的化學試劑(著色蝕刻劑)與樣品表面發生選擇性化學反應來成膜。 原理:將拋光后的樣品在空氣或特定氣氛中加熱(通常在300-600°C)。樣品表面會迅速氧化形成氧化膜。不同相的氧化速率不同,導致氧化膜厚度不均,從而產生干涉色。 操作步驟: 樣品制備:按標準金相程序進行磨制、拋光,獲得無劃痕的鏡面。 清潔干燥:徹底清洗樣品(如用酒精、丙酮超聲清洗),并完全干燥。 加熱:將樣品放入預熱好的馬弗爐或熱板上,在空氣中加熱一定時間。溫度和時間是關鍵參數,需根據材料成分通過試驗確定(例如,不銹鋼可能在400°C下加熱5-20分鐘)。 冷卻觀察:取出樣品,在空氣中冷卻至室溫。此時表面已形成一層彩色氧化膜。 直接觀察:直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注意:此膜非常脆弱,切勿再觸摸或擦拭樣品表面。 原理:主要用于鋁、鈦、鋯、鉭等閥金屬及其合金。將樣品作為陽極,置于特定的電解液中通電。表面會通過電化學作用形成一層致密的陽極氧化膜。膜的厚度( hence the color)與施加的電壓(或電流密度)和合金成分直接相關。 操作步驟(以鋁合金為例): 樣品制備:標準磨制、拋光。 電解裝置:將樣品作為陽極,連接電源正極;用一塊鉑金片或不銹鋼板作為陰極,連接電源負極。兩者平行放入電解液(常用: Barker's 試劑 - 含1.8% 氟硼酸的水溶液)中。 通電氧化:在室溫下施加一個恒定電壓(例如20V DC),持續幾十秒到幾分鐘。 清洗干燥:取出樣品,用流水輕輕沖洗,然后酒精沖洗并吹干。 觀察:顯微鏡下觀察。不同取向的晶粒、不同相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原理:使用成分復雜的化學試劑,通過浸蝕和沉積雙重作用在樣品表面成膜。試劑中的某些成分優先與特定相反應,溶解其表面;同時,反應產物或試劑中的金屬離子被還原并沉積在樣品表面,形成厚度不一的硫化物、硒化物或其他化合物薄膜。 操作步驟: Beraha's 試劑:用于鋼、鑄鐵、不銹鋼。常用的一種是:100mL 水 + 20mL HCl + 0.6-1g K?S?O?。其中K?S?O?(焦亞硫酸鉀)是成膜劑。 Klemm's 試劑:用于鐵合金、鋁合金。常用的是飽和Na?S?O?(硫代硫酸鈉)水溶液。 樣品制備:標準磨制、拋光。 試劑選擇:根據材料選擇著名配方。例如: 浸蝕:用棉簽蘸取試劑擦拭樣品表面數十秒,或將樣品浸入試劑中。時間需通過預實驗確定。 終止反應:迅速用流水沖洗,終止反應,然后酒精沖洗并吹干。 觀察:顯微鏡下觀察。 本文中展示的彩色金相圖片均為電化學刻蝕沉積法制作,這里簡要介紹一下其研制技術。 制樣過程與傳統金相方法基本相同主要為以下幾個步驟,但是研磨與拋光要求更為精細。 精磨:1000-1200號砂紙 拋光:拋光膏粒度W1或W1.5;尼龍花呢作拋光布,不宜用帶長毛的呢料;試樣拋光后不可沖洗,靠余熱自然干燥光亮; 染色:染色前后均不必用棉花擦洗,將水和酒精甩掉用風筒吹干; 預腐蝕:染色前進行,可減免表面變形層及污漬的影響,增加表面活性,加快染色速度。 常用的染色劑及其用途如下表所示: 表中試劑主要是以亞硫酸鉀、硫代硫酸鈉為主要成分配制,為了在金屬表面形成金屬的硫化物、亞硫酸鹽或硫酸鹽薄膜。 此類膜優點:較穩定、良好的反光能力、產生不同的色彩。 在水溶液中電化學反應通式為: 陽極區:金屬原子失去電子成為正離子,正離子與試劑提供的陰離子結合形成化合物 陰極區:陽極放出的電子被吸收 染色方法: 1)滴注:將配制好的試劑裝入滴瓶,滴注到待染色試樣表面,經過一定時間用水及酒精沖洗吹干;可多次使用不受試樣污染。 2)浸入法:將試劑浸入到染色劑中,達到所需色彩時取出沖洗吹干。 染色溫度:溫度在18-30℃之間皆可達到較好的染色效果;低于18或者高于30℃都容易出現假現象或膜裂。 染色時間:與染色試劑種類、使用期限及溫度相關。 試劑使用期限:同一試劑使用期限長短隨溫度變化,高溫下容易失效,低溫均可使用較長時間。 下表展示的是上述不同試劑的染色時間與使用期限: 要達到理想的染色效果主要不是控制染色時間,而是控制染色過程中顏色變化。需要細心觀察色調的變化,達到所需要色彩時立刻沖洗吹干。 常用染色劑色彩變化及需要控制的色彩如下表所示: 試劑作用時間過長或過短,組織既不清晰,顏色也不鮮艷,而當試劑作用到某一適當時刻,組織的清晰度和顏色則會同時達到最佳狀態。最佳狀態的出現就是染色劑蝕刻和沉積的綜合作用結果,蝕刻使試樣表面腐蝕掉一些,沉積為試樣表面增添一層薄膜,當膜厚和蝕刻深度適當時,顏色與組織清晰度均呈現最佳狀態。 嚴格控染色過程中的色調,染后同種相的顏色基本一致。 1. 熱染色法 (Thermal Coloring / Heat Tinting)
2. 陽極覆膜法 (Anodizing)
3. 化學染色法 (Chemical Tint Etching)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