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工程領域,金屬疲勞就像材料界的“慢性病”——零件在反復受力下逐漸產生裂紋,最終導致突然斷裂。這種失效往往發生在材料看似完好的情況下,因此提高疲勞強度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關鍵。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張哲峰研究員團隊與李殿中院士團隊合作,在軸承鋼抗疲勞性能優化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解決這個百年難題開辟了新思路。該成果發表于《Acta Materialia》和《JMST》,構建了“夾雜物控制-強韌匹配-界面優化”系統理論框架,為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高端軸承材料研發開辟新路徑。 那么,這項研究都破解了哪些難題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破解“應力陷阱”之謎 2 建立“疲勞安全警戒線” 3 稀土改性的“界面革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10723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