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種C曲線
由于各種合金元素的不同影響,TTT曲線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
第一種C曲線,具有單一的“C”形曲線。碳鋼以及含有Si、Ni、Cu、Co等合金元素的鋼均屬于此種(如圖1所示),其鼻尖溫度約為500-600℃,實際上是由兩個鄰近的C曲線合并而成(如圖中虛線所示),在鼻尖以上等溫時,形成珠光體,在鼻尖以下等溫時,形成貝氏體。
圖1 兩個C曲線合并為一個C曲線
02 第二種和第三種C曲線
第二種和第三種,曲線呈雙“C”形。
若鋼中加入能使貝氏體轉變溫度范圍下降,或使珠光體轉變溫度范圍上升的合金元素(如Cr、Mo、W、V等)時,則隨合金元素含量增加,珠光體轉變曲線與貝氏體轉變曲線逐漸分離。當合金元素含量足夠高時,兩曲線將完全分開,在珠光體轉變和貝氏體轉變之間出現一個過冷奧氏體穩定區。
圖2 第二種類型的C曲線
若加入的合金元素不僅能使珠光體轉變與貝氏體轉變分離,而且能使珠光體轉變速度顯著減慢,但對貝氏體轉變速度影響較小時,則得到如圖2所示的等溫轉變圖(第二種);
反之,若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貝氏體轉變速度顯著減慢,而對珠光體轉變速度影響不大時,則得到如圖3所示的等溫轉變圖(第三種)。
圖3 第三種類型的C曲線
03 第4種C曲線
只有貝氏體轉變的C曲線。在含Mn、Cr、Ni、W、Mo量高的低碳鋼中,擴散型的珠光體轉變受到極大阻礙,因而只出現貝氏體轉變的C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第四種類型的C曲線
04 第5種C曲線
只有珠光體轉變的C曲線(如圖5所示),常出現于中碳高鉻鋼中。
圖5 第五種類型的C曲線
05 第6種C曲線
在Ms點以上整個溫度區間內不出現C曲線。
這類鋼常為奧氏體鋼,高溫下穩定的奧氏體組織能全部過冷至室溫。
06 TTT曲線的影響因素
01 合金元素的影響
如上所述,合金元素對TTT曲線的影響最大。
一般來說,除Co和Al以外的合金元素均使TTT曲線右移,即增加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各種合金元素對TTT曲線的影響如圖6所示。
圖6 合金元素對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圖的影響
但是,合金元素的作用大小還與其在奧氏體中的溶解狀態、形成的碳化物形態、奧氏體化溫度、合金元素含量以及多種合金元素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關。
02 奧氏體晶粒尺寸的影響
由于珠光體的形核位置主要是奧氏體晶界,奧氏體晶粒細小時,其晶界總面積增大,有利于形核,從而促進轉變,使珠光體轉變曲線左移。
而貝氏體轉變中α相的形核位置可以是晶界,也可以在晶內,所以奧氏體晶粒尺寸對貝氏體轉變的影響較小。
03 原始組織、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的影響
工業用鋼在相同加熱條件下,原始組織越細小,所得到的奧氏體成分越均勻,冷卻時新相形核及長大過程中所需的擴散時間就越長,TTT曲線因此右移,并且Ms點下降。
當原始組織相同時,提高奧氏體化溫度或延長奧氏體化時間,將促使碳化物溶解、奧氏體成分均勻和奧氏體晶粒長大,導致TTT曲線右移。
04 奧氏體塑性變形的影響
奧氏體的塑性變形會顯著影響珠光體轉變動力學。一般來說,形變量越大,珠光體轉變孕育期就越短,即加速珠光體轉變。形變加速珠光體轉變的原因可分為三種情況:
① 相變前形變奧氏體處于完全再結晶狀態時,其原因是再結晶細化了奧氏體晶粒;
② 相變前形變奧氏體處于加工硬化狀態時,其原因是形變促進了晶界與晶內(如滑移帶、孿晶)形核;
③ 相變前形變奧氏體中析出大量細小的形變誘發碳化物時,其原因是形變誘發碳化物促進了珠光體的晶內形核。
07 本期總結
本期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C曲線的類型以及影響C曲線形態的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同一種牌號的材料,也可能存在C曲線形態不一樣的情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4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