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設備聯動是防腐的不二法則
從國內外煉油裝置的防腐經驗與所采取的防腐技術看,對付煉油裝置高溫部位腐蝕均以材料防腐為主、工藝防腐為輔,為對付低溫部位則是以工藝防腐為主、材料防腐為輔;
高硫、高酸原油加工裝置選材導則(SH/T3096及SH/T3129)的頒布與實施,基本消除了煉油裝置高溫部位由于材料選擇導致的腐蝕問題;
但是,受制于加工原料性質多變、工藝操作波動較大以及工藝防腐的實施細節影響因素較多等多重因素影響,煉油裝置的低溫腐蝕(鹽酸露點腐蝕、銨鹽結晶)控制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常減壓裝置低溫部位的腐蝕問題,受原料來源多變、工藝防腐措施的執行存在偏差以及工藝操作波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難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有的塔頂注水量稍顯不足,在注入點沒有形成足夠的液態水,消除露點的腐蝕;
有的企業采用40℃以下的冷回流19噸/小時,冷回流汽化吸收大量熱,造成局部溫度過低引起局部鹽酸凝結,造成塔壁腐蝕;
緩蝕劑的篩選與評價存在問題,應依據塔頂油氣的具體冷凝冷卻工藝過程,分溫度段評價才能篩選出符合實際情況性能優良的緩蝕劑;
塔頂回流對于控制與調整塔頂溫度十分靈敏,一方面因為其溫度較低,更主要的是塔頂回流在塔頂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相變熱,雖然這對于調節塔頂溫度十分有益,但是同時可導致塔頂部位局部的低溫區,不但導致鹽酸的凝結,也會提高氯化銨結晶的可能性;
關于銨鹽: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常減壓裝置分解率較低,防止積鹽的重要途徑是控制原料攜帶的NH3含量并阻止其在分餾塔頂聚集;
防止常壓塔銨鹽沉積的方法應注意控制氨的引入,最好采用初餾塔工藝。
在焦化原料熱裂解過程中,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可分解生成硫化氫,含氮化合物可分解生成氨,氨在熱的作用下可進一步反應生成CN-。因此焦化分餾塔塔頂冷凝冷卻系統與富氣壓縮機機間和出口冷卻系統H2S-HCN-H2O腐蝕環境,同時含有大量的NH3和少量的氯離子。如果pH值過高,會導致積鹽和結垢,引起垢下腐蝕。因此,需要注水,稀釋腐蝕性物質,并降低溶液的pH值;
焦化裝置分餾塔銨鹽沉積不但影響正常生產,而且對銨鹽的沖洗,對設備、管道的安全運行也帶來了嚴重威脅;
焦化裝置分餾塔銨鹽沉積主要是由于常減壓裝置無機鹽未徹底水解或焦化裝置摻煉含氯污油引起,所以控制焦化裝置分餾塔銨鹽沉積的方法應注意控制進入焦化裝置的氯;
焦化裝置低溫系統的腐蝕問題主要發生在分餾塔及其塔頂冷凝冷卻系統,和富氣壓縮機系統。主要腐蝕類型為H2S-NH3-H2O腐蝕及銨鹽結晶問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