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領導人對“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我國航發的自助研發和生產。此消息一出,很多軍迷朋友們為之高興。今天,咱們借此聊一個有趣的話題,自從出現以來,歷史上到底有多少種航空發動機?基本原理又是怎樣的?
星型發動機
星型發動機示意圖,在其他更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出現之前
大型飛機的發動機常采用星型設計
星型發動機屬于活塞式發動機的一種,早在1903年,星型發動機就用在了飛機上
渦輪噴氣發動機
渦輪噴氣發動機簡稱渦噴發動機,其歷史也很悠久,1937年,世界上第一個渦輪噴氣發動機就開始運行了
從大的方面看,渦噴發動機由5個結構組成
空氣從進氣道進入發動機后,首先被高速運轉的壓氣機壓縮,產生高壓致密空氣以提供大量氧氣,燃燒室噴油燃燒,向后沖擊渦輪機,而渦輪機又帶動前面的的壓氣機,燃氣流從噴口噴出產生推力。
1970年,通用電氣的J85-GE-17A渦噴發動機
前蘇聯在1960年研制的高空高速截擊機米格-25
渦噴發動機使用范圍很廣,從低空低速到高空超音速飛機都有廣泛應用。前蘇聯的戰斗機米格-25高空超音速戰機采用渦噴發動機,曾經創下3.3馬赫的飛行記錄,也創下了37250米的升限紀錄。使用渦噴發動機的戰斗機很適合在高空進行超音速飛行。
渦輪風扇發動機
渦輪風扇發動機簡稱渦扇發動機
很容易就能發現,渦扇發動機和渦噴發動機兩者之間的區別。渦噴只有一個空氣通道,專業上叫做“涵道”,而渦扇發動機卻有兩個空氣通道。也就是說,渦噴發動機是單涵道發動機,而渦扇是雙涵道發動機。
發動機在運轉時,外涵道與內涵道空氣流量的比值叫做涵道比
規律是,涵道比越大越省油,經濟性越好,高涵道比的發動機在亞音速時有非常好的能效,所以它廣泛地運用于客機、運輸機等。
高涵道比的發動機,主要推力不是來自于向后噴出的高溫燃氣,而是來自于外涵道高速向后噴出的空氣
現代戰斗機也大多采用渦扇發動機,只是,為了追求高空的超音速性能,使用低涵道比的發動機。
美國F22猛禽戰斗機使用的渦扇發動機,涵道比很低,只有0.3:1
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渦輪螺旋槳噴氣發動機,簡稱渦槳發動機
渦槳發動機的本質類似于渦噴發動機接上一個減速器,并帶動外部的螺旋槳。
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水陸兩棲飛機蛟龍-600,采用國產WJ-6渦槳發動機
目前,蛟龍-600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于2016年7月23日總裝下線。
渦槳發動機通常用在小型或低速的亞音速飛機上。但也有例外,俄羅斯的圖-95戰略轟炸蛟龍-600機使用的NK-12MV型渦槳發動機,讓其達到925公里每小時的高速,接近音速。
俄羅斯的圖-95戰略轟炸機
每一個NK-12MV型渦槳發動機上有8個葉片,前后葉片采取同軸反轉的模式
槳扇發動機
渦槳發動機的燃油效率通常高于渦扇發動機,但它也不是盡善盡美,原因之一是,渦槳發動機上多了一個減速器,也就是變速齒輪。變速齒輪的存在一是增加了發動機重量,二是多少會帶來一些功率上的損耗。
為此,有的國家研制一種不需要變速齒輪的發動機,它就是槳扇發動機。
安-70運輸機上的D-27漿扇發動機
由于和渦輪之間沒有減速器,槳扇的螺旋槳轉速非常高,帶來的優點是燃料效率進一步提高,而缺點是噪音大,難以運用于追求舒適性的客機上。目前,只有安-70運輸機使用漿扇發動機。
“安-70”運輸機由烏克蘭與俄羅斯共同研制開發,于1994年12月6日首飛
“安-70”的發動機,其葉片為前置,還有另一種槳扇發動機,其葉片為后置,這就是通用電氣早些年進行實驗的發動機GE36。
GE36槳扇發動機
GE36槳扇發動機示意圖
實驗中的GE36,表現出了非常低的燃料消耗,但同樣還是因為噪音大的問題,它沒有被使用在任何飛機上
渦輪軸發動機
渦輪軸發動機簡稱渦軸發動機,顧名思義,它是通過“軸”來傳輸動力。直升機、坦克、船舶上都有使用。
渦軸發動機并非如此簡單,但您可以借此理解其本質
ch-47支奴干直升機上的渦軸發動機
沖壓發動機
無論是上文提到的渦噴還是渦扇發動機,它們的前部都有一個“壓氣機”,這可是個大塊頭,要是能把它去掉就太好了。問題是,沒有了壓氣機,怎么壓縮空氣?
飛行器飛得越快,迎面而來的空氣就越快,當快到幾倍音速時,空氣自然就得到了壓縮。高壓空氣進入燃燒室,混入燃油,劇烈燃燒并向后高速噴出以得到動力。這就是沖壓發動機的原理。
圖中的(a)代表傳統的渦噴發動機,其結構很復雜而(b)代表沖壓發動機;(c)表示超燃沖壓發動機
沖壓發動機一般用在導彈和目前還在試驗階段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上。
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程,相比歐美國家,我國的起步較晚,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迄今為止,全世界能夠研發航空發動機的也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國之重器,正如所見,我國對航空發動機越來越重視,整合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未來,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必將走入世界第一流的行列。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邢云輝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