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5年在南非發現的“卡利南”,到2015年在博茨瓦納出世的“萊賽迪·拉·羅納”,幾乎每一塊大型鉆石都聞名世界。現在,科學家們宣布,他們破解了這些稀有而寶貴石頭的形成之謎。
美國寶石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大型鉆石可能源自地表之下400公里至750公里的超深部,在液態金屬中形成。這項發現將能幫助推進認識地球的深部環境。
參與研究的美國寶石學院研究開發部總監王五一對新華社記者說:“半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天然鉆石的形成機制,但由于涉及價值、保險等問題,科學家很難有機會研究大型鉆石,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對大型鉆石的成因及其地學意義所知無幾。”
據王五一介紹,作為一家非營利機構,美國寶石學院“幾乎是世界上唯一有機會可以對大量大型鉆石做研究的機構”,因為許多鉆石的銷售都需要美國寶石學院的鑒定證書。該學院每天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顆要求分級鑒定的鉆石,所以方便接觸到大量研究樣本。
最終,研究人員從數十萬顆鉆石里挑選出30多顆大鉆石,其中最大的約400克拉。征得鉆石擁有者同意后,他們檢測了鉆石加工切下來的邊角料,結果在其中發現了一些天然包裹物的雜質,其成分有鐵、鎳、硫、碳等元素。
王五一說,鉆石的一個特點是,它在生長過程中會把一些周圍物質包裹在內。由于鉆石是純碳物質,非常穩定,包裹在其中的物質幾乎不太可能跟外界物質發生反應,因而保留了鉆石形成時周圍環境的特征。從包裹物主要成分為鐵來看,大型鉆石應該是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的,這與小型鉆石的形成環境完全不同。
研究人員據此認為,大型鉆石在地球內部形成的深度要比絕大多數鉆石深得多,它們的形成深度可能是在地下400公里到750公里,而其他天然鉆石一般是在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深度形成的。后來這些鉆石伴隨著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上升到地面。
天然鉆石可分為一型鉆石與二型鉆石。王五一說,兩者主要區別是氮含量,二型鉆石的純度特別高,氮雜質極少,這種鉆石只占天然鉆石的2%。
新發現可以解釋為什么大型鉆石基本是二型鉆石,這是因為大型鉆石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而氮會被金屬吸收,所以大型鉆石純度也較高。而絕大多數鉆石可能在硅酸鹽環境中通過其他化學反應形成,所以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處形成的鉆石容易包裹更多的氮,純度相對較低。
延伸閱讀
液態金屬到底是什么鬼?
液體金屬合金材料擁有獨特的非結晶分子結構,與傳統金屬的結晶結構截然不同,這種結構更接近玻璃。 液態金屬的特點有低熔點、超強塑形能力、高屈服強度、高硬度、優異的強度重量比、超高的彈性極限、抗腐蝕、高耐磨和獨特的聲學特性。而其最大的優勢便在于高塑性、高強度和高硬度。總得來說,液態金屬一共有三種含義。
第一種指的是如金屬汞一般在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這里的液態金屬中的液態是指液體形狀。例如,劉靜研究員研究中所用到的鎵銦硒合金,還有銦鉍銅合金(熔點為59℃)——可用于筆記本電腦上的一種比傳統硅脂散熱性能強十倍的液態金屬導熱墊,它們的工作狀態都是液態,應用時主要是考慮其電驅動性和高傳導性等。
第二種就是我們常說的非晶合金,也叫液態金屬。之所以叫液態金屬,意思是合金是固體形狀,本應該是晶態的,卻保留了液體形態下的非晶態。目前的非晶合金具有高彈性、高強度、高硬度、耐腐蝕性等特性,但是韌性還是比不上一般的金屬,并且也沒有感應能力、形變記憶能力等。
第三種就是終結者中出現的液態金屬機器人,由一種名為Mimeticpolyalloy(擬態合金)的液態金屬(非晶合金)打造。因此,我們也經常看見兩種液態金屬在向公眾介紹時也往往拉上終結者中的機器人。但電影終歸是電影,對于液態金屬的性能的想象和應用上升到了一個目前我們還無法企及的高度。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