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是企業不可缺少的重要設備之一,受工作條件影響,經常出現腐蝕、氣蝕、沖刷、磨損等現象,導致設備失效。企業只能投入大量的資金購入新泵,而報費大量的部件,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
國內的泵的設計和制造基本上還是遵守“金屬”思想,即采用不銹鋼、碳鋼材料作為主要的泵體材料,面對高腐蝕、強沖刷的環境,就需要高鎳合金,甚至采用鈦、鋯、鉭等優良的耐腐蝕材料,這些稀有金屬材料價格昂貴且價格浮動大,并且制造成本高和制造工藝復雜等原因造成此類泵的價格昂貴,一般幾萬到幾百萬不等,也就造成了此類泵的采購成本高。伴隨著國際先進泵體研究的發展和新材質泵體的應用,國內科研機構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對泵體研究的發展思路,國內少數企業機構開始研制無機非金屬材料如陶瓷、玻璃鋼、石墨和碳素制品以及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玻璃纖維或碳纖維增強的工程塑料等。這些國內的泵類的發展趨勢迎合了國際趨勢,并且很快在國內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世界先進的美國福世藍抗腐蝕、氣蝕及耐磨技術,材料自身所具備的優越性能外,與金屬相比較,金屬的耐磨靠的是硬度,是常量。而材料性能本身是變量,由于它的特殊分子結構賦予的高彈性,適應交替變形和溫度的變化等性能,確保材料的吸震性、耐磨性的提高。其高密度的分子量及光滑表面,不但提高抗氣蝕的能力,還可以提高泵效 6-7%。而材料自身具有的抗腐蝕性,更好的彌補了金屬被弱酸腐蝕的弱點,避免金屬被腐蝕后磨損再腐蝕再磨損的惡性循環,從而提升設備的使用壽命。即使經過長時間使用后出現了泵體腐蝕、侵蝕、氣蝕后,仍然可以應用高分子復合材料修復繼續使用,使其繼續像新泵一樣使用,實現良性循環,避免了重復性采購新泵帶來的采購成本壓力。
正是通過像此類細節問題的有效解決,才實現了歐美日韓企業生產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優勢。國內企業在不斷引進先進設備、高薪聘請管理人員的同時,卻忽略了此類日常設備管理細節,只是片面的通過降低工人工資、減少福利待遇等措施來降低成本,造成工人勞動積極性低、管理混亂的狀況也就在所難免。正如汪中求先生所倡導的“細節決定成敗”,闡述的就是此類道理。
再看美國福世藍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強大優勢:
施工工藝簡單無論是對新泵的提前保護還是對因腐蝕沖刷而報廢的舊泵,只需四路即可完成,無需特殊工具和專業技術人員,簡單易學、操作方便。
1.表面處理,在氣焊槍灼燒泵體表面除油污和潮氣,酒精擦拭去酸堿殘液。
2.調和材料。
3.涂抹材料,將調和好的材料均勻涂抹至泵體。
4.等待固化。
顯而易見,此類材料的使用極大降低了生產費用,無需采購高價值金屬,無需特殊設備和專業人員制作,而且使用效果良好、壽命更長、修復更簡單,其巨大優勢絕非國內泵體材料能比。正是基于此種原因,國內部分創新意識較強的企業已與我們合作,并在幾十臺大型、巨型泵體上得到應用,極大降低了泵體材料費用和維修維護費用,數十臺泵已遠銷中亞、東南亞。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