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要求電子和信息技術部(MeitY)、電信部(DoT)72小時內下達對Sci-Hub、Library Genesis(LibGen)這些“影子圖書館”的封鎖令。 這次禁令最早源于2020年,三大學術出版巨頭Elsevier、Wiley Periodicals和美國化學會起訴Sci-Hub侵犯版權。 當年法院曾要求其停止上傳新論文,但調查發現2022年的論文仍在其網站及“關聯平臺”可獲取。 盡管創始人Alexandra Elbakyan辯解稱是“技術錯誤”,法院仍下達全面禁令,并援引11國已封鎖Sci-Hub的先例,稱其“通過未授權方式獲取下載版權作品”。 8月26日原告發表聯合聲明,表示: “像 Sci-Hub 和 Sci-Net 這樣的盜版網站威脅到高校和學生的數據安全。”Sci-Net 是 Sci-Hub 的社交網絡平臺。聲明進一步指出,這些網站通過盜用用戶憑證和釣魚攻擊,非法獲取數據庫中的論文和電子書,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但不少批評者認為,這類訴訟更多是象征性意義,Sci-Hub 很可能會以不同域名繼續存在。 事實上,早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就顯示,化學領域超過92% 的期刊內容都能在Sci-Hub上找到,其中包括美國化學會63本期刊的140萬篇論文,占當時該學會總學術內容的 99%。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生物數據科學家Daniel Himmelstein(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表示Sci-Hub在印度仍能通過其他網址訪問。而且,“在印度,購買一篇付費論文的價格,差不多就能買一整年的VPN服務,輕松繞過本地的屏蔽。” 不過,印度還是有不少研究人員擔心他們獲取學術論文的渠道受到限制。因為很多高校沒有能力負擔高昂的數據庫訂閱費用,而Sci-Hub、LibGen等影子圖書館早已成為他們的“生命線”。 有人指出,這一禁令不僅限制了知識自由獲取,也忽視了科研群體的訴求,“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構訂閱機制,或者真正普及的開放獲取解決方案,像我這樣的印度科研人員將始終處于全球學術競爭的不利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禁令出臺之際,印度中央政府正全力發展科研基礎設施。 今年1月,印度政府啟動了 “一國一訂閱”(One Nation One Subscription,ONOS)計劃,計劃投入約 6.85 億美元,在2027年前建成一個數字圖書館,涵蓋約1.3萬種學術期刊,為全國師生學者提供“國際高影響力學術論文和期刊的訪問權限”。 據ONOS儀表盤顯示,已有7205家機構采用該計劃。但有學者反饋,ONOS的確建立了一個“漂亮而充實的圖書館”,目前仍處于第一階段,只對部分公立機構開放。 也就是說,如果是私立大學的學生、診所里的醫生、獨立研究者,甚至只是一個對科學好奇的普通人,都無法使用。“現在的 ONOS 更像是一個‘會員制俱樂部’,沒有特定的機構 ID,就進不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