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已于近日公布。作為我國科研界最高榮譽,院士稱號始終備受矚目。 根據2025年度增選工作指南,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本次增選院士名額均不超過100名。從候選人到最終當選,競爭異常激烈。 青塔基于本輪有效候選人名單,開展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解讀。對候選人的單位分布、各學部及學科方向間的競爭態勢、各省候選人的學部分布、年齡結構等維度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對候選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及其他重要科技獎項的情況進行了統計,并整合其本碩博畢業院校信息,最終形成報告《青塔· 兩院院士有效候選人洞察 2025》。 中國工程院競爭更為激烈 院士增選實行按學部分類的評選機制,候選人在其所屬學部范圍內進行評審與遴選。 從兩院學部分布來看,中國科學院的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有效候選人數最多,達125人;化學部與技術科學部緊隨其后,均超過100人;中國工程院方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和醫藥衛生學部的候選人數量并列領先,各有91人。 通過對比各學部的有效候選人數量與今年院士增選指南中規定的增選名額,可以評估不同學部間的競爭強度。 綜合來看,202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中,化學部的競爭最為激烈,增選名額與有效候選人數量的比例約為1:7;而信息技術科學部的競爭相對緩和,比例約為1:5.5。 中國工程院整體競爭更為激烈,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的名額與候選人比例均達到1:9.1;農業學部、醫藥衛生學部、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的競爭比例均高于中國科學院競爭最激烈的學部(1:7)。 各學部下屬學科競爭程度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兩院院士增選指南中對各學部下屬的學科方向進行了具體的名額劃分。因此,在對院士候選人所屬學科方向進行匹配后,可以更清晰地呈現出不同學科方向之間的競爭態勢。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中,物理學有最多候選人,數學緊隨其后;化學部中近60%的候選人集中于化學學科;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中生物學和臨床醫學兩個學科,占據了該學部68%的候選人數;地學部下地質學、地理學和大氣科學候選人數位居前三;信息技術科學部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平分秋色;技術科學部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分列前三。 中國工程院的各學部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下機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候選人較多;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分列前二;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下材料科學與工程位居該學部第一,化學工程與技術緊隨其后;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學科候選人在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學科上分布較為平均;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候選人更多集中于土木工程學科;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擁有較多候選人;農業學部下作物學、畜牧學位居前二;醫藥衛生學部下則有近一半的候選人集中于臨床醫學學科。 19位院士候選人斬獲3項國家獎 哪些兩院院士有效候選人更有潛力最終當選?報告交叉對比了院士候選人獲2008年-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以及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獎與光華工程科技獎等重磅科技獎項的情況,以此展現院士候選人的競爭力。 統計顯示,有近五成的兩院院士有效候選人曾斬獲2008年-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中,2位候選人曾獲得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8位候選人拿下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168位候選人曾獲得1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中,有17位獲得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103位獲得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284位曾獲得1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獎與光華工程科技獎方面,自獎項設立以來,共有206位院士候選人獲得過全國創新爭先獎,156位獲得何梁何利獎,59位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92人曾斬獲兩項及以上獎項,更有14人實現了三大獎項的“大滿貫”。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員、山東大學張承慧教授,均在主持完成3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同時,獲得了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擁有增選院士的雄厚資本。 浙江大學校友總人次位列第一 擁有多少兩院院士校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公開資料,報告對2025年度兩院院士有效候選人本科、碩士及博士畢業院校進行了整理,以供大家參考。(注:校友為人工整理,不完全統計) 從本碩博校友的匯總數據來看,本屆兩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中,浙江大學的本碩博校友總人次位列全國第一,北京大學的本碩博校友總人次位居全國第二。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和南京大學的本碩博校友總人次分別位居全國前五。 具體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中,北京大學擁有最多的本碩博校友人次,其次是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擁有最多的本碩博校友人次,浙江大學的本碩博校友人次位居第二,中南大學位居第三。
青塔憑借其獨家數據資源與專業洞察力,致力于為高校發展、學術研究與教育決策提供深度、精準的系列專題報告。我們以嚴謹的分析、前沿的視角,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為高校戰略規劃、學科建設、人才引育提供科學依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