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啟動的新一輪院士制度改革中,院士增選的推薦機制和評選流程發生了顯著變化。
院士推薦方面:
新修訂的兩院章程稱,院士增選實行推薦制,候選人由院士和學術團體推薦。具體而言,在推薦環節,根據兩院2023和2025年發布的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每位院士只能推薦一位候選人。對65歲以下的候選人,2023年以前需要三位院士的聯合提名才能入選,現在只需一位來自本學部或專業相近的院士推薦即可。院士手中的“推薦票”從三票降為一票。通過限制名額,院士在推薦候選人時將更慎重,提名的含金量得以提高,避免了“湊數”現象。
評選流程方面:
2023年前,院士評選要經過兩輪評審:第一輪,在學部內,由學部常委會組織各專業組和學部全體會議,對被提名人進行評審,產生一份正式候選人名單,隨后,各學部再根據當年分配下來的名額,對這些正式候選人實行差額比例為20%的無記名投票,也就是說,候選人中的五分之四可以進入最終的全院投票環節。第二輪,舉行全院院士增選大會,終選采取等額選舉,無記名投票,獲得贊同票數超過投票院士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當選。
改革之后的2023年,第一輪初選環節變為外部同行專家盲評,據悉,兩院都建立了外部專家數據庫,如長江學者、杰青等更廣的學術專家群體被納入其中。第一輪參評的外部同行以不參評的長江學者、“杰青”、“領軍人才”為主,也有部分海外華人學者,每個學部會按照不同專業領域來分組組織外部專家,每組幾十人,評審時采取封閉式管理,專家需要獨自評審材料和投票,監管嚴格,三餐飲食都是送飯上門。而且,評審投票的時間總體上被大幅壓縮,第一輪外部同行評審只用幾天就完成,此后立即進入第二輪大會投票環節,整個評審進程大大加快。
第二輪院士大會投票環節,新一輪改革也進行了調整,從過去的等額投票改為差額投票,規定參會院士按20%差額對候選人投票,獲得贊同票數超過投票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按各專業學部增選名額,根據得票數依序當選院士。由于過去第二輪是等額投票,最核心的篩選過程實際發生在學部內部初選階段。終選投票幾乎只是形式上的走過場,所以在大會投票日,盡管是全體投票,但許多院士不參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