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自然基金委公開了2024年度部門決算,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中提到,目前面上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面上項目2024年度資助率大幅下降值得高度重視。 面上項目申請量是反映我國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的風向標。2024面上項目申請量快速增加,是自主人才培養、海歸人員加盟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同時,為了更好地資助青年人才,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總經費向青年科技人員做了適度傾斜。面上項目在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總經費中占比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已從2012年的52.76%下降至2024年的30.19%。如何應對留學歸國人員和高水平博士畢業生釋放的真實資助需求,滿足科研人員自主選題開展基礎研究的迫切需要,同時對這些需求予以科學引導、合理分流,緩解申請壓力,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面上項目的評審機制仍需進一步優化完善。 在評審機制方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項目申請中的“前期研究基礎”對專家評審的影響程度達到4.56,接近“影響非常大”。調研中有科研人員反映,部分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容易受到項目研究基礎影響而“忽略”研究內容本身的創新性,使評審結果趨于保守,不利于部分具有高創新潛力的項目獲得資助。 (三)多數領域未設置學科交叉類申請代碼,少數二級申請代碼存在連續“零申請”或“零批復”現象。 目前在多個科學部的申請代碼中,并未設置交叉研究類二級申請代碼,且交叉科學部尚未開放受理面上項目申請,不利于跨學科的交叉基礎研究申請面上項目。2024年批準資助面上項目對全部1266個二級申請代碼的覆蓋率達到95.97%,但仍有51個二級申請代碼未被覆蓋。而且在近三年的申請資助中,部分二級申請代碼存在連續“零申請”或“零批復”現象。 (四)依托單位面上項目管理有待進一步優化。 依托單位在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中高度關注項目的申請與獲批情況,并普遍將面上項目獲批與科研人員職級評定等掛鉤,相對忽視項目的過程與結題管理,導致部分項目負責人易于忽視項目執行與結題,影響了項目實施效益與成果質量的提升。 有關建議: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中提到,青年基金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率逐年下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迫切需求。 雖然近年來青年基金項目資助項目數量有所增加,但隨著申請量更大幅度的快速增長,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24年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率較上年進一步下降,僅為15.54%,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從國際上來看,美國NSF的資助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23年達到29%。 未來,隨著我國博士畢業規模持續擴大,海外留學歸國人員數量持續增加,以及青年基金項目面向港澳地區持續開放,可以預見青年基金項目申請量還將持續快速增加。如果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率仍然處于當前的歷史較低水平甚至繼續下降,將打擊廣大青年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研究的信心與積極性,錯失充分釋放我國青年科技人才紅利的戰略窗口期。 (二)青年基金項目區域分布“馬太效應”較為明顯,不利于欠發達地區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培養。 統計分析青年基金項目區域分布情況可知,新疆、內蒙古、寧夏等獲資助排名后五位的西部落后地區獲青年基金項目資助占比僅為0.97%,北京、江蘇、廣東等獲資助排名前五位的經濟發達省份獲青年基金項目資助占比達到50.31%(如圖5.2所示),西部落后地區獲青年基金項目資助數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較去年進一步拉大,“馬太效應”較為顯著。青年基金項目資助項目區域分布失衡的現象,不利于欠發達地區青年后備科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三)多數領域未設置學科交叉類申請代碼,少數二級申請代碼存在連續“零申請”或“零批復”現象。 目前在多個科學部的申請代碼中,并未設置交叉研究類二級申請代碼,且交叉科學部尚未開放受理青年基金項目申請。調研中有青年科研人員反映,在開展學科交叉研究時,其申請書往往難以精準匹配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評審專家,導致評審質量與結果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不利于鼓勵青年科研人員開展跨學科背景的交叉研究。2024年批準資助青年基金項目對全部1266個二級申請代碼的覆蓋率達到96.21%,但仍有48個二級申請代碼未被覆蓋。而且在近三年的申請資助中,部分二級申請代碼存在連續“零申請”或“零批復”現象。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